智能網聯汽車,現在是汽車領域的熱詞,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對于汽車產業而言,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變革趨勢,是業界所公認的,也被認為是全新的機遇窗口,今年我國智能電動汽車的銷量在新能源汽車的占比已經過半。不過,汽車產業如何更好地實現網聯化,依然有不少待解問題:一方面,網聯化究竟以何種形式實現,哪種形式的網聯化更適合中國的汽車產業和國內的技術條件和消費環境,各方目標尚不明確;另一方面,在一些可以預見的方向上,尚有不少關鍵性技術瓶頸有待突破。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超過30%,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下半場,體感上我們也見證了自主品牌最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更多更好成本更低的智能化配置從未像現在一般在消費者面前涌現。不管是智能化的中控大屏、ARHUD、主動安全系統、還是ADAS、激光雷達等配置,以往只在高端車型上的選配正在持續降維落地,缺芯背景下國產替代迎來最佳的發展機遇,也勢必打破國際T1對于我國汽車供應鏈的壟斷格局。
電動化只是這場汽車革命的序幕。智能汽車是汽車產業的變革性技術,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激烈角逐,中國發展智能汽車也已形成共識。“汽車智能化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協同創新。”陳清泰說,智能汽車的價值鏈、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構,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性,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50%以上都面臨重構。
智能網聯汽車需要建立智能網聯信息的物理體系架構,充分融合智能化與網絡化發展特征,實現人、車、路、云一體化的智能網聯汽車系統。而構建這一一體化系統,不僅需要在多個平臺上取得關鍵性的技術突破,也需要在包括芯片等在內的關鍵零部件上取得優勢。更為關鍵的是,許多關鍵性技術已經不局限于汽車本身了,而是涉及信息技術的諸多深度領域,也涉及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而如果能夠在這些領域取得關鍵性突破,也將不只造福于汽車一個行業。
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快速擴張之時,我國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猶存,如基礎軟件與操作系統、車規級芯片、仿真測試軟件、車規級衛星高精定位等多個領域,與技術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產業鏈尚不完整,核心技術積累欠缺。當前,智能汽車正在深刻改變傳統汽車的屬性與定義,產業迎來新一輪變革之時,如何統籌協調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智能汽車的未來方向等議題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我們已經在汽車電動化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由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前景已經展現,網聯化、智能化涉及的技術和產業恰恰是我國近年來發展狀況良好的領域。未來必須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前瞻的規劃、更加系統的頂層設計來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共同做好智能網聯汽車的頂層布局。事實上,許多企業都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推動汽車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重要路徑。但是,由于智能網聯汽車需要的技術積累較多,基礎領域自主研發能力的缺口還較大,這一彎道也許不會很快實現,需要詳細規劃,科學論證,并假以時日。
汽車百年變革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這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共識。當下,汽車已不再是一個純機械工業產品,而是正在成為“超級智能終端”。針對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諸多場景和技術需求,加速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新浪潮的到來,新能源汽車它們迎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