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ARM都標榜自身堅持開放的策略,然而2022年ARM與高通的爭斗卻暴露了ARM的本性,國產芯片舍棄ARM看來是正確的選擇,當然這對于ARM來說或許也是巨大的打擊,將有更多芯片企業舍ARM而去。
一、ARM狠打自己人
依據ARM的開放理念,業界曾經以為基于ARM授權開發的核心可以由芯片企業自由決定歸屬,然而2022年ARM與高通就Nuvia的商業利益之爭卻反映出了這些利益仍然受到ARM的限制。
高通自從驍龍820之后舍棄了自研核心,而采用了ARM的公版核心魔改版,其實所謂魔改并無太大改變,高通的高端芯片與完全采用ARM公版核心的聯發科芯片在性能方面并無太大差異,可以說從那時候起高通也已淪為了組裝芯片企業。
導致的結果就是高通的芯片日益失去差異化優勢,甚至近幾代ARM的超大核心X系列功耗過高導致高通吃了不少苦頭,高通的驍龍888、驍龍8G1都出現發熱問題,而更早的驍龍810完全采用ARM的公版核心更是成為火龍,這越來越讓高通不滿。
于是高通收購了一家新創企業Nuvia,Nuvia與蘋果頗為類似,都是獲取ARM的指令集授權然后開發自己的核心,可以提供更強的性能,高通正是看到了Nuvia的優勢而意圖再次獲得自研ARM核心的能力,然而此時ARM不干了。
ARM對高通的起訴指出Nuvia獲取ARM的指令集授權開發的高性能核心Pheonix需要先獲得ARM的同意才能對外出售,如此也就是說Nuvia竟然無法處理器自己的知識產權,這對于ARM陣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震動,而目前為止即使是高通所在的美國法院也尚未做出有利于Nuvia和高通的判決,顯示出獲取ARM授權的巨大風險。
二、中國芯片選擇新的芯片架構被證明正確性
2019年ARM暫停對中國一家科技企業授權,這給中國芯片行業帶來巨大的震動,由此中國芯片開始全力投入支持一個全新的芯片架構RISC-V,經過三年多時間,RISC-V架構在中國芯片的支持下欣欣向榮。
據悉中國芯片企業當中研發RISC-V架構的領軍者是阿里平頭哥,阿里平頭哥并非完全自己設計芯片并對外出售,它是自研RISC-V核心然后授權給國內的芯片企業,由這些芯片企業向市場推出芯片產品,阿里平頭哥強調的是做平臺,倒是與ARM類似。
在阿里平頭哥和國內芯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三年多時間它們就出售了30多億顆芯片,進而推動RISC-V芯片在全球市場的出貨量突破100億顆,比ARM當年實現百億顆芯片出貨量早了五年,由此奠定了RISC-V架構成為全球三大芯片架構的地位。
RISC-V比ARM更開放,芯片企業近乎免費獲得RISC-V的指令集授權,可以自主開發核心,正是由于RISC-V的這種高度開放,并且當時歐美芯片企業并未在RISC-V架構上獲得優勢專利,中國的知名院士倪光南早早推動中國芯片行業成立了RISC-V聯盟,如今RISC-V的19個高級會員當中有12家是中國芯片企業,中國獲得了RISC-V的專利主導優勢。
隨著ARM對高通的狠打,高通幡然醒悟,并未完全糾纏于與ARM的訴訟當中,高通表示早在2019年就已開始悄悄研發RISC-V芯片,并用于當時的驍龍865芯片當中,至今RISC-V核心的出貨量已超過6.5億顆,未來不排除徹底轉向RISC-V。
與此同時,安卓手機操作系統的擁有者谷歌宣布支持RISC-V,蘋果等美國芯片企業都傳出有意轉向RISC-V,因為這些美國芯片企業如今都不滿ARM的昂貴授權費,正處于輝煌巔峰的ARM一下子就懵了,中國芯片舍棄ARM支持RISC-V還能理解,ARM如此支持美國卻也遭美國芯片背叛,ARM的根基正被撼動。
如此情況下,ARM的壟斷地位或將因此而戛然而止,ARM的輝煌其實與高通等美國芯片企業和中國芯片企業的支持分不開,當時Intel推出的移動芯片性能雖然遠超ARM芯片,但是價格太貴,最終移動芯片市場全力支持ARM,然而如今ARM的表現卻顯示出ARM已不甘于只是獲取少量收入,它要從規模龐大的移動芯片市場賺取更多利潤,卻因此可能導致自己的地盤土崩瓦解。
這反過來又證明了當初中國芯片被迫放棄ARM架構無疑是正確的,或許隨著美國芯片也開始支持RISC-V,RISC-V將迅速替代ARM,而這次美國恐怕無法再對RISC-V施加如對ARM那么大的影響力了。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