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人工智能 > 業界動態 > "很多中國人正熱衷把玩美國AI,卻不知已落入一個情報巨網"

"很多中國人正熱衷把玩美國AI,卻不知已落入一個情報巨網"

2023-02-23
作者:Amy Zegart
來源:文化縱橫
關鍵詞: AI ChatGPT 情報

  近年來,人工智能成為熱議話題,美國許多智庫也注意到其在情報領域的潛力。特別是人工智能對開源情報(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美國情報界正密切關注新技術的應用可能。本文訪談中,美國胡佛研究所學者Amy Zegart以案例說明開源情報的能力,強調“情報世界規則已變,美國必須調整情報部門以適應新的技術環境”。

  如本文分析,大信息時代,通過可以公開或低成本獲取的各種文字、圖像和視頻信息,接入商業衛星和其他探測系統,所有人都可以獲得大量不以生成情報為目標的信息,但這些信息通過特定方式來整理分析,就可能形成有價值的情報。這樣一來,許多秘密將不再成為秘密。但開源情報也存在四個問題:一是非專業人員組織的情報,可能出錯;二是刻意制造的假信息,可能摻雜其中;三是非情報部門的分析,可能“打草驚蛇”,使關鍵人物、組織提前避免情報泄露;四是開源情報公開且傳播迅速,不利于危機管理。這些問題還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但客觀上,開源情報已成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因此,Amy Zegart提出:美國應建立獨立的開源情報部門,引入大量技術人員進行開源情報分析。情報界應進行徹底翻轉式的調整:現在是秘密機構中有一個小型開源情報部門,未來應是開源情報機構中有小型的秘密情報部門。她強調信息就是武器,美國擁有強大的情報網絡優勢,必須迅速行動,把優勢鞏固和延續下去。

  毫無疑問,Amy Zegart完全是從美國立場出發的,但她的建議值得我們所有人注意。事實上,美國可謂開源情報的鼻祖。過去幾十年來,開源情報不僅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等政府機構的情報搜集手段之一,也在美國乃至世界上催生了一大批開源情報公司。世界其他國家和我們普通人如何應對這樣一種復雜情境,尤其值得深思。

  本文為文化縱橫新媒體原創編譯“技術革命的沖擊與重構”系列之一,編譯自美國“外交事務”網站,原題為《技術如何擾動情報世界》(How Technology is Disrupting the Intelligence World),為便于閱讀,文內小標題為編者自擬,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開源情報正在改變世界

  Kate Brannen:當前,世界各國正競相利用商業衛星和量子計算,思考處理信息和利用數據的新方法。所有新工具,包括社交媒體、人工智能網絡、商業衛星技術、量子計算,以及最新的熱門ChatGPT,都在快速發展。我們當前有哪些機會?

  Amy Zegart:這些新技術確實正在創造巨大的機會。例如:合成生物學可以顯著改善世界各地的糧食生產,在心臟合成生物學領域生產新藥,幫助應對氣候問題,讓人們為美好的生活攜手努力。技術當然有它的好處。而在情報領域,當下這個技術時代,也為情報機構以外的人創造了新機會,讓他們可以為美國的領導者提供各自的洞見,包括商界和政界的領袖。

  這是一場開源情報革命,它將持續下去。

  Kate Brannen:所以我們要討論的就是開源情報,以及美國要怎樣利用它來獲得優勢。那么,了解什么是開源情報非常重要。這個概念指的不僅是我上網到處沖浪和谷歌搜索獲得的東西,它實際涵蓋的范圍要比這大得多。那么,你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開源情報可以使用的工具或數據庫嗎?或者說,開源情報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Amy Zegart:我公開的所有信息,現在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開源是一種綜合的信息獲取能力,它涉面極廣,可以挖掘所有公開內容。我可以簡單地列幾個開源情報人員使用的工具,但實際上整個行業目前處在前沿的最前沿,一切都在變化。它包括人們在推特(Twitter)上關注的事件,也包括商業衛星圖像、公開視頻等所有信息。

  舉個例子可能容易幫助理解。

  2020年7月4日那個周末,中東某國發生了一場大火。那場大火的火焰非常明亮,被太空中的氣象衛星探測到了。因為探測結果來源于普通的氣象衛星,所以相關信息可以在推特上看到。接著,該國政府發布一張發生火災的建筑物的照片,說這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工業廠棚,火勢很小,損失有限,希望公眾不要過度關注。

  但之后短短幾小時之內,兩個專注“核偵探”的開源情報機構(它們一個在東海岸,一個在西海岸)找到了這座建筑,發現它并不是所謂的建設中的工業廠棚,而是一個容量超過1噸的核離心機組裝設施。這兩個機構并沒有情報信息許可,他們使用商業衛星圖像,獲得了不同的火災視圖。

  在整理開源信息并經過機構的防核擴散專家論證之后,他們得出結論:火災并不小,而且很可能是由爆炸引起的,是破壞的結果。兩家機構的分析,分別在各自的推特作了發布。幾個小時內,美聯社對此作了報道。當天下午,大衛·桑格(David Sanger,譯注:美國知名經濟評論專家)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上發表一篇關于此事的報道  。當天夜幕降臨時,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胡尼亞(Benjamin Netanyahu)受到質詢,被問及火災是否是被以色列破壞的。

  以上所有事都發生在一天之內。信息全都是根據公開可用的開源情報整理和推斷的,這就是美國情報界正在發生的事。

  ▍開源情報的“危”與“機”

  Kate Brannen:我們現在也可以看到一些關于開源情報的紀錄片,從中可以看到,如今政府想要保守秘密是多么困難。

  Amy Zegart:我認為開源時代真正帶來的好處之一,我們以往習慣于認為情報就是在大海撈針,但現在,只要你知道如何將所有不同來源的信息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海洋本身也能提供洞察。

  比如在烏克蘭,人們喜歡用行車記錄儀、手機照相機等工具來拍攝,給窗外的、開車經過的東西照相或者錄像,然后把它們發布到網上。BellingCat就曾用各種公開的畫面和視頻來識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號航班(譯注:指2014年荷蘭到馬來西亞的航班,在烏克蘭東部墜機,一些分析猜測該航班被導彈擊落)。這體現了開源情報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情報分析員可以充分利用其他人在網上發布的內容,而發布者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會成為情報。

  Kate Brannen:信息海洋確實是非常龐大的。它里面有信息,但我們也很難跟上信息積累的速度 。根據目前數據的規模,情報界面臨的挑戰有多大?怎樣才能跟?

  Amy Zegart: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在數據海洋中溺水。當你還在尋找真正重要的那根針時,該如何理解大海呢?我認為對情報部門而言,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要更多地使用自動化分析。相比于人類,機器一般更擅長識別規律。比如:地對空導彈基地是什么樣的?我們如何識別它們?每個組織機構都傾向于用相同的方式建造東西,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機器學習工具就可以更好地識別類似的東西。

  這樣一來,人類分析師就可以騰出時間,投入到人類比機器做得好的其他事情上。例如提出領導層如何使用特殊武器系統的假設。這是我們使用新技術的真正機會,特別是人工智能標記語言(AIML),技術要用來幫助人類分析師,而不是取代人類分析師。

  Kate Brannen:由此可見,開源情報能帶來很多機會。但隨之而來的風險呢?情報組織在接受和利用技術時應該意識到這些風險。

  Amy Zegart:開源情報確實存在許多風險。

  第一個風險在于,它對所有人開放。這意味著會有很多業余愛好者加入情報分析,而這些人會犯很多錯誤。情報組織需要對這些最新的分析,進行驗證或證偽,這個檢驗過程要消耗時間、精力,也需要他們從自己原本的工作和優先事項上轉移出注意力來應對。

  類似的事已經發生過。之前有個學生團體,他們跟一位前五角大樓戰略分析師一起,做過一個項目,就是針對被美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國家,分析其地下隧道的用途。他們做了精心設計的演示文稿和報告,并且得出的結論說,該國的核彈頭數量比預計的高出數倍。這份報告很快登上華盛頓郵報的頭版,還進入國會聽證會,也被送到空軍參謀長手上。但報告的分析本身過于粗糙,之后一周內,專家就揭示了其中的錯誤,但它已經消耗了華盛頓最寶貴的資產——時間。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人們會犯錯,錯誤會傳播開來,進而消耗政治決策者和情報機構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原本可以更好地用于其他工作。

  第二個風險,是蓄意欺騙。因為開源信息世界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在開源生態系統中注入、兜售虛假信息,并使其形成病毒式傳播。

  第三個風險,是對沖風險。如果一個開源偵探發現了一些情報并公開發布,美國的對手就可能根據他們公布的信息,知道是哪些內容或渠道導致情報泄露并采取對策,讓包括情報機構在內的任何人都難以追蹤到真實的情況。

  有一個不算例子的例子。之前網絡上有一張某國領導人指導小型化核武器開發工作的照片,詹姆斯·馬丁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的研究員大衛·舒默勒(David Schmerler)通過天窗和屋頂材料,和房間其他部分的數據嘗試了定位照片所在的建筑。大約一年后,該國發布另一個核設施信息時,房間完全是白色的,沒有任何建筑相關的信息。我們不能確定后一張照片是對之前分析定位的回應,但確實有這種可能。

  最后一個風險在于:我認為開源情報會讓世界變得更快速更透明,很多人在吹捧這一點,但這也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難以管理。

  在今天的世界中,開源情報的收集者和生產者可以比政府更快地行動,他們讓所有事對每個人都變得透明。但了解危機應對的人都知道,速度可能真的不利于解決沖突,甚至會使事情變得更糟。透明度將領導者逼入絕境,使他們更難妥協。在需要挽回面子、讓步、談判、緩和矛盾、達成妥協的時候,保密實際上非常有價值。從古巴導彈危機中我們就能知道,避免危機的關鍵不是速度和透明度。他們當時有時間進行思考,對吧?如果肯尼迪在危機發生的第1天而不是第13天做出決定,我們很可能會進入到核戰爭。因此,充分的思考時間,可以帶來更好的選擇,也可以保護妥協的秘密,而解決危機的關鍵往往就是達成秘密的交易。在開源世界中,危機管理可能會變得更加復雜。

  Kate Brannen:你剛才提到了欺騙,如果把深度偽造之類的新技術用于這類意圖,欺騙開源情報分析人員的可能性也會急劇增加。

  Amy Zegart:當然,今天已經有人在利用各種技術,偽造國家重要人物說話了。這不是遙遠的未來,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Kate Brannen:好的。你之前提到過,當前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和美國的情報共享,代表著情報界進入新階段。你看到了什么有趣、新鮮的東西嗎?

  Amy Zegart:俄烏沖突中烏克蘭方面的情況,讓關注開源情報的人看到了它的力量。通過推特和報紙,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烏克蘭地面部隊移動的衛星圖像。

  我們可以閱讀報紙文章,看到烏克蘭地面部隊移動的衛星圖像。我們可以在推特上關注事情。在斯坦福大學,有一個本科生團隊正在利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通信衛星、地理位置等功能來追蹤、確認和記錄俄羅斯軍隊的行動,形成報告,提交給聯合國。這只是一個本科生團隊,但他們可以做到這些。

  Kate Brannen:你也曾經提到過,情報的受眾正在發生變化。曾經是情報界使用和收集情報,但現在選民們也需要情報。這樣一來,受眾群體要比美國政府大得多,也是一股更強大的力量。

  Amy Zegart:這一點也很重要。從這個角度講,開源情報工作是戰略層面的,目標是通過情報接觸更多受眾,而不僅僅是服務那些在安全設施中工作的擁有情報許可的人。

  ▍美國將如何運用開源情報?

  Kate Brannen:所以我們可以達成的共識是,世界正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擾亂了美國政府進行情報收集和分析的方式,但如何應對,還存在很多爭論。你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出,如果只是把開源情報嵌入傳統情報機構中,依然強調特殊信息的價值,這個系統就無法蓬勃發展。那么,為什么情報界依然維持著原有的人員和資源投入方式呢?

  Amy Zegart:如果你去過情報機構,就會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它們與世界是分開的,完全秘密運作。如果你沒有經過徹底的安全審查,經過機密設施的時候就會有紅燈閃爍,有時燈就在走廊里閃,告訴所有人注意保護他們的機密信息。他們重點是秘密,關注點也主要在秘密獲取的信息上。但這種文化有一個缺點:它有種根深蒂固的信念,認為如果某件事是秘密的,它一定很有價值。一位前情報官員就曾告訴我:如果一條信息花費1萬億美元才能獲得,那我們就認為它一定價值1萬億美元。

  但這不是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幾十年來,這些秘密情報機構中都設置了開源情報部門,他們一直在努力。但他們沒有以合適的方式,在談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像當年的空軍一樣,它是整個軍隊的一部分,但在空軍成為獨立軍種之前,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而是被分配到不同的陸軍部隊中。這些部隊關注地面作戰,空中力量只能獲得所需的一半資源和注意力。開源情報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Kate Brannen:你一直都在建議成立獨立的第19情報機構(譯注:美國整個情報體系包括18個獨立機構,2021年1月增加的美國太空部隊是第18個)。那么它應該什么樣子?它要做什么?要如何與其他伙伴機構進行合作呢?

  Amy Zegart:我曾經批評情報界的18個機構之間沒有很好地協調。第19個機構肯定會在協調方面帶來更大的挑戰。但我依然堅持我的看法,我認為這是一個沒有好選項的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開源情報機構,來改善開源情報使用方式。

  首先,此前我們已經嘗試了在現有機構中加入開源情報部門這個替代方案。第二,我認為把開源情報設置為一個獨立的機構,不僅僅與信息有關,它還能推動整個情報界的創新。

  這種創新推動有幾個關鍵方式。第一,機構可以設置在華盛頓特區之外,這意味著它可以招募居住在西雅圖、奧斯汀、德克薩斯和硅谷等地的工程人才。我們必須招募更多的工程師進入情報界,我們需要他們作為私營部門的代表進出政府部門,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對人才的定位和使用。就像歷史上許多情報機構成員那樣,這些工程師不必把情報機構當作終身工作。一個單獨的機構可以推動這種用人方式的調整。

  工程師不必等待 2 年才能拿到安全許可,他們隨時可以開始在開源情報機構中幫助解決棘手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好處。第二個關鍵的好處是,新的機構可以成為新分析技術的試驗田。數據是未經分類的,在新機構中可以使用各種工具進行更快速的創新,如果技術有效,就可以推廣到整個情報界。我沒法做一個明確的設計,但總體來看,我們要對現實情況做出徹底的翻轉——現在是秘密機構中有一個小型開源情報部門;而我們需要的是開源情報機構中有小型的秘密情報部門。

  另外,當然需要設置保護公民自由的護欄。我們要訪問的是所有公開數據,對這些數據需要一個明確的分類和加密保護措施。

  Kate Brannen:這種機構的成果,跟現在依靠人的情報相比,怎么樣?如果它成功,是不是意味著人類在情報界的價值在變小?角色重要性會降低?

  Amy Zegart:我不認為這就會影響人類的價值。人類智慧參與的工作可能會減少,但也會更有價值。

  在當前的技術環境中,收集情報變得越來越困難。首先,邊境和城市中有越來越多的生物識別技術,這使得我們在當地招募或派遣情報人員更加困難。到處都是攝像頭、有面部識別,手機隨時可能被定位,這樣的環境中,你怎么跟線人見面呢?其次,用現代技術跟信息源通信也存在漏洞,一些信息表明,我們在境外的信息網絡已經被滲透。我們在當地聯系信息渠道,通過遠程信息技術跟他們聯系,但這些渠道在今天可能已經暴露了。從這一點上說,我們越依賴現代科技,也就越有可能被技術手段穿透和影響。

  所以,人類的辛勤工作,永遠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任何信息源,能比一個接近領導層的人更準確地透露領導層的想法或行為模式,也沒有什么能比這個接近領導層的人更知道如何說服他。因此,通過真實的人,來對對手進行滲透和洞察,始終至關重要。但也正如我們從各種公開報道中看到的那樣,這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

  Kate Brannen:我很好奇,我們前面討論的這些內容,你在給美國情報界做報告和跟內部人員討論時。他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他們對這個新未來有恐懼嗎?

  Amy Zegart:很多人都認識到了我們注意到的這些問題,他們也知道他們必須改變,必須足夠迅速地改變,而技術是改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讓那些受過技術教育的人加入進來,技術應該成為情報界的基礎教育。我知道整個情報界都普遍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讓官僚機構快速行動總是很難。

  Kate Brannen:在這個領域,美國有哪些劣勢和優勢?

  Amy Zegart:過去幾年,美國產生了一種對自由主義的不滿,尤其是在情報領域,認為自由主義注定保密性差,信息獲取困難。在開源情報領域,確實存在部分類似的問題——其他國家可以自由地獲得美國網絡的信息,而美國不一定能獲取所有其他國家的網絡內容。

  但美國也有一些持久的優勢。

  第一,我們有盟友和伙伴。俄烏沖突加強了美國情報界的共識,我們發現在與世界各地的盟友、伙伴共享方面,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第二,我們擁有一支跨國的、多種族、多元化的情報人員隊伍。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無論是進行數據收集以更好地訓練算法,還是運用外語,理解外國文化,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我們都能做到。所以這也是一個持久的優勢。

  第三個持久優勢是創新和失敗的自由。美國有更多的持續創新的經驗,也有更寬容的空間,來包容錯誤和失敗。

  Kate Brannen:你曾提到過Tik Tok,我注意到它的用戶量很大,其中包括約1.35億美國人,占到美國人口的40%。你之前的文章里寫到:當今的信息世界中,武器看起來并不像武器。那么,我想知道你怎么看Tik Tok?它跟整個開源情報圖景是什么關系?

  Amy Zegart:最初,Tik Tok是作為一種娛樂手段被推廣的,但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將它作為新聞來源。因此,它產生了兩個風險。一是它背后的母公司和公司所在地的政府可能得到美國用戶的信息。二是它可能作為某些觀點的宣傳工具。

  目前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United States)正在與字節跳動(Byte Dance)進行談判,討論如何減輕這些風險。從當前的信息看,Tik Tok沒有真正作出危及美國安全的行為,但它確實有這些功能。它是一個直接影響40%美國人思想的媒介,其中許多是喜歡它而且不想放棄它的年輕人。

  Kate Brannen:最后一個問題,當前美國情報界的大問題是什么?曾經這個問題對公眾而言顯而易見,比如本·拉登的具體位置,伊拉克是否有生化武器……我知道美國情報官員們時刻關注著全世界的所有事,但現在,美國情報界最想獲知的問題是什么?

  Amy Zegart:我不代表任何情報機構或群體發言。我說的這些都是我自己通過各種公開信息的總結。我認為核心問題是大國競爭。競爭的對象當然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具體問題包括:第一,我們不希望中國獲得世界領導權,目前尤其要關注印太地區,一個中國領導的世界跟現在肯定會很不一樣;第二,太空作為衛星的陣地,幫助我們實現了很多美好的事,比如車載導航系統,但很多人不了解太空,比如太空垃圾,以及太空正在變得更加軍事化。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

微信圖片_20210517164139.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免费看毛片网 | 2022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 成人午夜天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 久草热久草在线 | 三级三级三级全黄 | 日本一级~片免费永久 | 韩国一大片a毛片 | 老司机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 |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夜色在线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二区三区 | 午夜精品网 | 久久精品国产6699国产精 |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91aaa免费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www.热| 午夜香港三级a三级三点 |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 国产午夜伦伦伦午夜伦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一区看片 | 大陆老头xxxxxhd | 国产在线日韩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 99久久99久久久99精品齐 | 自拍 欧美 在线 综合 另类 | 免费人成黄页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 亚洲综合免费 | 99久久视频 | 国产女人伦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