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營收和凈利潤兩季連降之后,德州儀器(TI)今年5月全面下調了中國市場的芯片價格,試圖在行業復蘇前的至暗時刻,通過降維打擊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今年第一季度,德州儀器實現營業收入43.79億美元,同比下降11%。該公司的兩大核心業務中,模擬芯片業務貢獻32.89億美元,同比下降14%;嵌入式處理器業務則貢獻8.3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顯然,德州儀器的當務之急應是解決模擬芯片業務的困境,該業務占其總營收比超75%,而最有效的方法或許便是收復中國模擬芯片市場的失地。
過去五年,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和國產替代的浪潮下,中國本土的模擬芯片公司猶如“東風吹出千山綠”,能用、夠用且安全的國產模擬芯片不斷蠶食德州儀器等海外大廠的市場份額。但如今,當更“好用”的德州儀器模擬芯片開始降價銷售時,大部分下游客戶依然很難拒絕這份遲來的誠意。
在與多家中國模擬芯片公司的交流中,大多都拒絕回答德州儀器降價對自身的影響,但在談及對其他模擬芯片公司的影響時,圣邦股份、南芯科技、晶豐明源、艾為電子等上市公司成了被熱議的對象。
“這些主營業務與TI(德州儀器)模擬芯片有直接競爭的本土大廠,將受到更廣泛的沖擊,”某模擬芯片廠高層告訴集微網,“TI這次降價沒有固定幅度和底線,完全比照國產芯片價格來,目的就是打擊競爭對手。”
眾所周知,模擬芯片可分為通用模擬芯片和專用模擬芯片。集微網通過走訪調研了解到,此次德州儀器降價造成的沖擊,對通用模擬芯片的影響更大,對于較為分散的各類專用模擬芯片市場影響則參差不齊。
通用模擬芯片包括電源管理和信號鏈兩大類,這兩類芯片便是德州儀器此次降價策略的重災區,尤其是電源管理類芯片,該領域已有不少中國公司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出貨,產品逐漸占領了高端市場。所以,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電源管理類芯片是德州儀器精準打擊的主要目標。
上文提到的多家上市公司便是中國電源管理芯片的主要供應商,2022年度財務數據顯示,圣邦股份電源管理芯片實現19.9億元營收,占該年總營收比達62.47%,信號鏈產品11.9億元,占37.41%;南芯科技電源管理芯片貢獻100%營收,共計13.01億元;晶豐明源電源管理芯片實現10.31億元營收,占總營收95.54%;艾為電子電源管理芯片實現7.30億元營收,占總收入比34.93%。
另外,在專用模擬芯片市場,其按應用場景不同則可分為工業、汽車、通信和消費電子等領域。由于工業和汽車領域的芯片驗證周期長且品類分散,德州儀器的降價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沖擊,因此暫時影響有限。但在通信和消費電子等其他領域,本土模擬芯片公司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市場擠壓。
一位熟悉德州儀器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的降價策略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市場迅速奏效,依靠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技術上的領先優勢,還有其多年來在中國市場的深耕布局在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德州儀器已經在中國運營了37年,其在成都擁有一座一體化生產和制造基地,是全球為數較少的集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凸點加工于一體的工廠。該中國工廠從2010年開始運營,目前德州儀器已經計劃投資該廠至2028年,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德州儀器還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設立研發中心,擁有全功能研發團隊,從芯片定義到設計均在中國本土研發團隊中完成。另外,德州儀器還在深圳和上海擁有兩個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產品分撥中心,保障向客戶交付產品的時間和效率。
在中國的布局至廣至深,德州儀器的降價策略在中國下游客戶眼中便顯得既友好又安全。領先的技術、成熟的服務和本土化布局,當德州儀器縱身一躍開始收復中國模擬芯片市場的失地,不僅中國本土公司坐立難安,其他海外大廠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同樣不小。
目前,德州儀器在中國授權的代理商僅剩艾睿電子一家,其產品全線降價后,其他電子元器件代理商便很快察覺到了市場變化,一些其他海外模擬芯片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開始受到沖擊。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德州儀器在中國地區的降價策略最快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業績中呈現結果,普遍看好其營收出現反彈,但在降價策略影響下,該公司的利潤表現不會有較大改觀。不過,作為一家工廠良率穩定在98%以上的IDM企業,德州儀器降價后依舊能產生可觀利潤,這也是其能從容降價的原因之一。另外,該公司還正在強化布局12英寸廠,未來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并催生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處于半導體行業周期性底部,德州儀器在行情拐點之際采取的降價策略需要本土模擬芯片企業引起高度重視。因為一旦市場開始反彈,在下一波行情中德州儀器勢必將拿走最大的一份蛋糕。
即便目前一些驗證周期較長、類型較為分散的專用模擬芯片暫未受到影響,但如果德州儀器的降價策略持續延伸,客戶重新切換導入也只是時間問題。要知道,德州儀器還擁有更齊全的產品種類,其共有8萬多種芯片產品,而國內模擬芯片公司中最多的圣邦股份也僅有4000余款產品。
德州儀器降價,在一定程度上終結了模擬芯片行業的國產替代紅利。本土廠商不能繼續滿足于產品“能用”和“夠用”的現狀,而是應該以更緊迫的心態將產品打磨至“好用”的層級,同時思考如何突破成本關,以應對德州儀器如今通過降價埋下的伏筆,和下一波行情反彈中暗藏的黎明殺機。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