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解決方案 > 算力簡史(五)

算力簡史(五)

2023-12-14
來源:EETOP
關鍵詞: 算力 PC時代 IBM

【1980-1990:PC時代

IBM-PC和“兼容機”

70年代微處理器的誕生,使得個人電腦開始大量出現。

這種情況,讓傳統巨頭IBM感受到了威脅。一直以來,他們都專注于大型機,導致忽視了小型機的市場。

為了亡羊補牢,他們也決定啟動自己的個人電腦研發計劃。

1980年3月,IBM召開一次高層秘密會議,設立“Chess(國際象棋)”項目,專門研發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這個詞,就是這時被IBM提出來的)。

負責這個項目的,是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他帶領了一個13人小組,蹲在弗羅里達州博卡拉頓鎮的一間倉庫里,進行秘密研發工作。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850.png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打算采用自己的處理器(IBM 801)和操作系統。但考慮到時間緊迫(領導要求1年內搞定),他們還是決定與第三方合作。

1981年8月12日,他們的工作有了成果,IBM公司正式推出了IBM-PC(IBM5150),搭載的是英特爾的8088處理器(16位,4.77MHz),以及微軟的PC-DOS操作系統。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857.png

IBM-PC售價為1565美元,擁有16K內存(可以根據需要擴展到256K),帶有5.25英寸軟盤。它為擴充能力設計了總線插卡,可以讓用戶加裝顯卡,并自行選擇黑白或彩色顯示器。

IBM-PC推出后,很快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年銷售就超過20萬臺,1985年更是超過100萬臺。

它不僅被評為《時代》周刊封面的“年度人物”,還榮膺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產品”的稱號。(可惜的是,作為IBM-PC的締造者,唐·埃斯特利奇在1985年死于空難。)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04.png

IBM-PC的成功,吸引了很多廠商對它進行“仿制”。他們參考IBM-PC的標準,打造可以“兼容”使用IBM-PC配套軟件、擴展卡和外設的產品,稱為“兼容機”(電腦DIY的鼻祖)。

1982年6月,哥倫比亞數據產品公司(Columbia Data Products)推出了第一臺IBM PC兼容機——MPC 1600。11月,康柏(Compaq)緊隨其后,推出了與IBM PC兼容的便攜式電腦——Portable(1983年3月出產)。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08.png

“兼容機”配置靈活,價格便宜,很快搶走了IBM-PC的市場份額。1983年,IBM占據PC市場份額的大約76%。到了1986年,就跌成了26%。這讓IBM郁悶不已。

英特爾與微軟

PC兼容機的全面崛起,真正受益者是英特爾和微軟。

IBM-PC使用的8088,是英特爾在1979年推出的。

1982年2月,英特爾搞出了和8088完全兼容的第二代PC處理器80286,用在IBM PC/AT上。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12.png

8088/80286芯片,都是16位處理器,當時在技術上并不算領先。1979年,摩托羅拉就已經率先推出了32位的處理器——MC68000,領先英特爾至少半代。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17.png

蘋果公司的Apple Lisa與Macintosh(麥金塔,1984年1月發布,是首個采用了圖形界面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用的就是MC68000。

直到1985年7月,英特爾公司終于推出了自己姍姍來遲的32位處理器——80386。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26.png


這款處理器迎合了兼容機的需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IBM公司早期比較強勢,他們研發IBM-PC的時候,選擇了英特爾的芯片,就強制要求英特爾將設計和代碼開放給AMD公司,讓AMD成為第二供應商。

后來,兼容機越來越多,都采用了英特爾的芯片,變成了英特爾掌握話語權。于是,從80386開始,英特爾就不再開放任何資料給AMD。

1987年,AMD以違約為由,一紙訴訟將英特爾告上了法庭,英特爾隨即反訴。兩者的壟斷和侵權官司,陸陸續續打了8年。

雖然最后AMD打贏了官司,但錯過了CPU發展的黃金時期,也被英特爾甩開了差距。

80年代中期,日本半導體的崛起,也給英特爾等美國公司帶來了極大威脅。

后來,傳奇CEO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掌舵英特爾,砍掉了存儲半導體業務,聚焦微處理器業務,才把英特爾給救了回來。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32.png

1989年,英特爾推出了80486處理器,獲得了市場的歡迎。

憑借80486的出色表現,英特爾的業績超過了所有的日本半導體公司,成為世界第一的半導體生產商。

再來看看微軟。

IBM-PC火了以后,微軟的DOS就跟著出名了。然后,微軟就不斷更新,出了很多新版本。

蘋果的Macintosh推出圖形界面操作系統后,給了比爾蓋茨很大震撼。于是,就進行了“參考”,于1985年11月推出了Windows 1.0。

早期的Windows只是DOS的“外殼”,中看不中用,所以備受用戶吐槽。于是,微軟就開始了全新內核的開發,也就是后來的Windows NT。

微軟其實還和IBM一起搞了一個OS/2操作系統,結果后來擺了IBM一道,放棄了。

80年代,因為PC兼容機的普及,造就了一個巨大的IT市場。很多新公司成立,也有很多新產品推出。

例如,1982年9月,3Co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網卡。1984年,英國AdlibAudio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聲卡——魔奇聲卡。1985年,Philips和Sony合作推出CD-ROM驅動器。……

這些硬件擴展產品,讓PC變得更加強大,也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進入90年代后,英特爾和微軟已經成為真正的巨頭,市值均超過千億美元。

1993年,英特爾公司推出劃時代的奔騰(Pentium)處理器。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40.png


奔騰一代其實就是586。格魯夫認為,公司應給這一新款CPU注冊新商標,以保護公司對它的壟斷。所以,586就改名成了“奔騰(Pentium)”。

但是,在工業界和學術界,大家仍然習慣性地把英特爾的處理器稱為x86系列。

1993年,微軟發布了Windows NT。1995年和1998年,又先后發布了Windows 95和Windows 98。這些操作系統,奠定了微軟在PC操作系統上的霸主地位。

英特爾的處理器和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在那時是所有PC的標配。他們組成的Wintel聯盟,牢牢掌握著PC市場的主動權。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47.png


服務器

PC是用戶終端側的算力。我們不要忘了,除了PC之外,我們還有工作站(性能比PC更強的一種微型計算機)和服務器。

尤其是服務器,作為集中化的算力,在80-90年代,技術架構和市場格局也有很大的變化。

微處理器出現之后,催生了PC這樣的小型化電腦。傳統大型機開始逐漸衰退,超兩個方向演變:

第一個方向,是直接變成超級計算機,專門進行科學和軍事領域的高精尖計算。另一個方向,是變成小一點的服務器,專門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服務。

服務器的形態也有多種,包括塔式、機架式、機柜式等。后來,到了21世紀,還出現了刀片式。
服務器的性能和穩定性比PC更強,功耗和體積比PC大,可以運行更復雜和更重要的任務,同時為更多的用戶提供算力服務。

20世紀80-90年代,在服務器處理器方面,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當時,主要分為兩個陣營。

一個,是以SUN、SGI、IBM、DEC、HP、摩托羅拉等廠商為代表的RISC-CPU陣營。他們主張采用RISC-CPU架構(RISC,簡單指令計算機)。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4954.png

另一個,是以英特爾和AMD為代表的CISC-CPU陣營。他們主張采用CISC-CPU架構(CISC,復雜指令計算機)。

雖然RISC速度更快,當時更被行業看好,但安迪·格魯夫領導下的英特爾,依然堅持以CISC-CPU作為自己的主要方向。

最終,英特爾憑借巨大的研發投入,還有兼容性和量產速度上的優勢,戰勝了其它對手,成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SUN、HP和IBM等廠商,也紛紛放棄了自己的CPU架構,轉投x86架構的懷抱。

在服務器操作系統這邊,競爭同樣非常激烈。

微軟的Windows視窗系統外觀非常漂亮,圖形化的界面,很適合普通用戶進行操作。但是,在服務器這種強調穩定性的領域,圖形化所引入的問題,就變成了累贅。

也就是說,命令行式的操作系統,反而是服務器所需要的。

前面我們提到貝爾實驗室推出了UNIX系統。后來,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Unix系統分支。

比較有名的,是Sun公司的Solaris、IBM公司的AIX、惠普公司的HP-UX,以及由BSD版本發展起來的FreeBSD。這些系統,占據了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巨大部分份額。

Unix開始收費和商業閉源之后,行業里的一些愛好者開始推出它的替代。

1991年,正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求學的林納斯·托瓦茲(Linus Torvalds),成功編寫出了Linux內核(Linux kernel),開啟了一個新的操作系統家族。Linux及其發行版(例如Ubuntu、Debian、Centos、Fedora、 Redhat Linux),成為服務器操作系統的主流選擇。

屏幕截圖 2023-12-14 155002.png

Windows雖然也推出了Windows NT,但因為穩定性上不如Unix/Linux,所以市場份額并沒有優勢。

電子技術應用微店二維碼.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一级做a爰片久久 | 男人天堂av网 | 国产成人啪精品 |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 国产91会所洗浴女技师按摩 |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看三级网站 | 欧美人成片免费看视频不卡 | 欧美日韩成人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综合视频 | 国内精品亚洲 | 中文字幕播放 | 人碰人碰人成人免费视频 | 久久三级毛片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久久久久欧美精品网站 | 老外一级毛片免费看 |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 | 免费欧洲毛片a级视频 | 性刺激欧美三级在线现看中文 | 高清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亚洲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欧美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人呢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色内内免费视频播放 | 国产小网站 |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99 |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 97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欧美 |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午夜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 999久久| 久久久影院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亚洲一区二区天海翼 |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