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眾多分散的銷售渠道、繁雜的產品線以及更加難以預測的客戶需求,包括消費品公司在內的各類企業面對著同一個棘手的問題——為何供應鏈總是無法跟上市場營銷前端的速度?盡管許多企業已經采用了需求規劃和預測系統,希望可以通過系統升級提高洞察力,以調整庫存規模并保證每次都能按時足量交貨。有些企業甚至與客戶協作,將雙方的訂貨和庫存管理系統進行連接,以便根據當前庫存水平協調采購請求,并更好地管理生產需求。盡管如此,這仍然未能幫助企業達成預期目標。
這些企業正在試圖通過策略性的錯誤排除來擺脫長期以來的預測誤判和不合理的規劃模型,但最終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因此,在通過具體技術和解決方案的部署幫助企業客戶完善需求規劃和提高預測準確性之前,我們為客戶提出的建議是:如果不重塑自己的思維模式并重新定義自己作為現代規劃實踐者的身份,那么各種技術投資都無濟于事。
在當今快速發展變化的市場中,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更智能的合理規劃:
1. 關注當下。多數情況下,規劃師們習慣性地認為需求趨勢會在下個月、下一季或下一年重演,因此許多需求預測模型都停滯在過去。但如果企業總是回顧過去,就無法看到并關注眼前的現實;反之,把目光放得太遠也是一種“博弈”。因此,我們必須更好地洞察眼前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思考這些事情會給短期內的消費習慣和庫存需求帶來什么影響。
2. 從終端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作為商品和服務的提供商可以與身邊的朋友、家人、同事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中發生了什么,他們現在如何消費或儲蓄,慶祝節日的方式是否與過去有所不同,為了節省支出以備不時之需,他們是否會減少某些消費等問題。通貨膨脹下消費者希望盡可能地省錢,這無疑也在影響著需求端。另一方面,雖然消費者對生活必需品的購入并不一定會受到以上談到的這些因素的影響,但我們可能會看到消費者對自有品牌的偏好持續上升,單次購物的購買量減少等趨勢。此外,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日常商品的批量折扣,批量購買可能會變得更受歡迎。如果需求規劃師不拓寬自己的視野,就無法捕捉到這些信號。
3. 改變行事方式。優秀的需求規劃師最常見的品質之一就是愿意重新規劃。如今的供應鏈每天都會受到新事物的影響或干擾,因此老舊的系統和預測模型是行不通的,如果不考慮數據異常、不斷變化的消費模式和新的需求信號,只是單純考慮過去的消費者支出模式,這將嚴重扭曲對未來的預測。因此,與其只是淘汰、更換系統,不如徹底更換(或至少改進)會影響需求規劃或與之相關的流程。此外,需求規劃師還要與內部利益相關者和第三方建立持續、及時的反饋循環,因為他們了解供應鏈上的各環節,能夠在老辦法行不通或誤讀需求信號時提供建議。
運用先進技術工具
淘汰、更換系統不能從源頭解決需求預測的問題,這也意味著依賴技術作為唯一解決方案往往不能實現最佳效果。今天的企業需要借助新的人工智能平臺與內部專家和第三方系統建立反饋循環,以了解當前或未來短期內的定價、促銷、社區及全球事件、甚至天氣條件將如何影響需求。當然,要改變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則需要通過技術獲得更高的可見性和技能。
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平臺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明智且互聯的需求規劃師,能夠看到、聽到并充分理解市場情況,創建單一且統一的需求預測,使企業團隊能夠感知、預測并滿足實際需求。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