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帶領研究組首次實現基于數百離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擬計算,該成果研究論文《具有單比特分辨率的數百囚禁離子二維量子模擬器》,于5月30日在《自然》官網在線發表,被《自然》審稿人稱為“量子模擬領域的巨大進步”“值得關注的里程碑”。
段路明院士(右一)指導學生實驗。清華大學 供圖
研究團隊介紹,離子阱系統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實現大規模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的物理系統之一,多個實驗驗證了離子量子比特的高精密相干操控,該系統的規模化被認為是主要挑戰。
清華段路明研究組利用低溫一體化離子阱技術和二維離子陣列方案,大規模擴展離子量子比特數,提高離子陣列穩定性,首次實現512離子二維陣列的穩定囚禁和邊帶冷卻,并首次對300離子實現可單比特分辨的量子態測量。
研究人員進而利用300個離子量子比特實現可調耦合的長程橫場伊辛模型的量子模擬計算。長程橫場伊辛模型,是一類重要的量子多體模型,有助于理解量子信息、凝聚態物理等領域的基本問題,也可用于求解優化問題等現實應用。
該工作實現了國際上最大規模具有單比特分辨率的多離子量子模擬計算,將該研究組保持的離子量子比特數國際記錄(61離子),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首次實現基于二維離子陣列的大規模量子模擬。
研究人員還對該模型的動力學演化進行量子模擬計算,300個離子量子比特同時工作時,所能執行的計算復雜度達到2的300次方,超越經典計算機的直接模擬能力。該實驗系統為進一步研究多體非平衡態量子動力學這一重要難題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