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消息,ASML去年底向Intel交付了全球第一臺High NA EUV極紫外光刻機,同時正在研究更強大的Hyper NA EUV光刻機,預計可將半導體工藝推進到0.2nm左右,也就是2埃米。
ASML第一代Low NA EUV光刻機孔徑數值只有0.33,對應產品命名NXE系列,包括已有的3400B/C、3600D、3800E,以及未來的4000F、4200G、4X00。
該系列預計到2025年可以量產2nm,再往后就得加入多重曝光,預計到2027年能實現1.4nm的量產。
High NA光刻機升級到了0.55,對應產品EXE系列,包括已有的5000、5200B,以及未來的5400、5600、5X00。
它們將從2nm以下工藝起步,Intel首發就是14A 1.4nm,預計到2029年左右能過量產1nm,配合多重曝光可以在2033年前后做到0.5nm的量產,至少也能支持到0.7nm。
接下來的Hyper NA光刻機預計將達到0.75甚至更高,2030年前后推出,對應產品命名為HXE系列。
ASML預計,Hyper AN光刻機或許能做到0.2nm甚至更先進工藝的量產,但目前還不能完全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單個硅原子的直徑約為0.1nm,但是上邊提到的這些工藝節點,并不是真實的晶體管物理尺寸,只是一種等效說法,基于性能、能效一定比例的提升。
比如說0.2nm工藝,實際的晶體管金屬間距大約為16-12nm,之后將繼續縮減到14-10nm。
Low/High/Hyper三種光刻機會共同使用單一的EUV平臺,大量的模塊都會彼此通用,從而大大降低研發、制造、部署成本。
不過,High NA光刻機的單臺價格已經高達約3.5億歐元,Hyper NA光刻機必然繼續大幅漲價,而且越發逼近物理極限,所以無論技術還是成本角度,Hyper NA之后該怎么走,誰的心里都沒數。
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的項目總監Kurt Ronse就悲觀地表示:“無法想象只有0.2nm尺寸的設備元件,只相當于兩個原子寬度。或許到了某個時刻,現有的光刻技術必然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