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早晨,諾思(天津)微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津諾思”)與安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前已與博通合并)已就雙方全部爭議達成和解。雙方已撤回并終結針對對方或其關聯公司及客戶的訴訟,并就雙方某些中國專利達成交叉許可。至此,雙方之間持續了9年之久的恩怨至此畫上了一個句號。
資料顯示,天津諾思成立于2011年,是國內最早自建工廠生產FBAR濾波器的IDM企業。在全球FBAR濾波器市場剛剛起步時,天津諾思在2014年就已經自建工廠量產了第一代產品。
天津諾思的創始人是張浩和龐慰,兩人是大學同學關系。其中,龐慰出生于1980年,在16歲成為重慶高考狀元并進入清華大學,2001年清華畢業后赴美國南加州大學碩博連讀,求學期間主要從事與FBAR相關學術研究。張浩則是1978年出生,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此后曾在射頻器件大廠安華高和Skyworks工作過。
△左一為張浩,左二為龐慰。圖源:來自網絡
2009年,天津大學通過人才引進渠道將龐慰和張浩引進回國。當時29歲的龐慰、31歲的張浩成為天津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隨后在天津大學的支持下,二人開始研發國產的FBAR濾波器,2011年天津諾思正式成立。隨后,天津諾思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然而就在天津諾思自建工廠生產FBAR濾波器的當口,2015年,赴美參加活動的張浩被美國以“串謀經濟間諜活動”為名逮捕,并于2020年6月,被美國加州圣何塞法院裁定竊取商業機密罪和經濟間諜罪成立。而張浩之所以被捕,則是由于安華高的指控。
△張浩
早在2011年底,安華高技術總監Rich Ruby就曾受邀到訪天津諾思實驗室。一位天津諾思成立早期的員工回憶:“Rich Ruby進入實驗室之后很明確的表示,諾思的產品跟安華高的一模一樣,認為天津諾思竊取商業機密。”顯然,在安華高的高管看來,曾在安華高工作過的天津諾思創始人張浩竊取了安華高的商業機密。
2015年,經過FBI三年的調查之后,安華高在美國起訴諾思并向天津諾思發送律師函。收到律師函后,天津諾思本應防范來自美國的司法風險。但當時張浩并未接受公司勸阻,反而執意前往美國,最終在洛杉磯被捕。
至此,由于生產的產品存在侵權風險,眾多客戶終止了與天津諾思的合作,公司甚至一度陷入停擺,最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之下才維持了下來。此后,天津諾思加大研發投入,并在多地重新建廠生產新的無侵權風險的產品。
比如在2018年,天津諾思發布了基于FBAR工藝的兩款中高頻LTE頻段雙工器,RSFD1702C及RSFD2502C。 并預計2019年諾思工廠交付能力將達到20億顆/年。隨后還陸續推出了全球首款小尺寸5G n41 BAW濾波器,全球首款高功率容量BAW濾波器和應用于5G射頻前端的超小型聲波濾波器產品系列USH BAW。2024年3月,天津諾思還宣布推出了適用于北斗二代和北斗三代系列濾波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天津諾思發現安華高銷售給蘋果公司的濾波芯片使用了龐慰和張浩研發的專利技術,并拆解蘋果公司手持設備取證。2017年9月28日,諾思向天津一中院對蘋果公司提起訴訟。
據《環球時報》報道,天津諾思發起訴訟后,安華高和蘋果曾表示,尋求庭外和解,但遭到諾思拒絕。隨后,蘋果又以案件管轄地存在問題等理由上訴,也遭天津高院駁回。2018年,安華高和蘋果由開啟了“拖延戰略”:安華高向天津一中院起訴張浩與諾思的專利的權屬存在問題,而蘋果則在北京知識產權法庭起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要求其宣告張浩與諾思的專利無效。由于當時這兩案尚未審理結束,天津市一中院在2018年暫時中止對天津諾思訴蘋果侵權案的審理。
2020年9月,美國聯邦法院裁定張浩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經濟間諜罪等3項罪名成立,判處張浩18個月有期徒刑,并賠償47.7萬美元(約330萬人民幣)。最終,在親屬與朋友們的幫助之下,張浩提供了相當于50萬美元的擔保,得以取保候審。但是他的身體狀況也出現了問題,他的妻子范莉萍說,取保候審階段被允許7點到21點在北加州活動,佩戴電子監控設備,定期向法官報告。
隨著此次與安華高就雙方全部爭議達成和解,并撤回并終結針對對方或其關聯公司及客戶的訴訟,同時就雙方某些中國專利達成交叉許可,也標志著雙方持續了9年的纏斗終于結束,也為天津諾思未來的發展掃除了最后的障礙。同時可能也為張浩的回歸掃清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