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前IBM被爆出關閉了中國研發和測試崗位員工的內網訪問權限之后,8月26日上午,IBM正式宣布關閉中國研發部門,超1600名員工面臨裁員。
根據IBM中國區員工爆料,在26日上午,IBM軟件部門負責人負責主持召開了一場時長僅3分鐘的IBM中國區全員會議,正式宣布IBM將關閉中國研發部門。因此,IBM中國區的研發部門的1600多人都將面臨裁員。據稱,補償標準為N+3。
IBM在發給媒體的官方聲明中表示:“IBM會根據需要調整運營,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這些變化不會影響我們為大中華區客戶提供支持的能力。”
聲明還提到,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抓住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機遇,而IBM在中國的本地戰略重點則是利用我們在技術和咨詢方面的豐富經驗,組建具備相應技能的團隊,幫助中國客戶共創符合他們需求的解決方案。IBM強調,未來將轉向服務中國的民營企業以及部分在中國的跨國企業。不過,在此之前,IBM在國內的大客戶主要是金融、能源等關鍵領域的大型國企。
據了解,此前IBM在中國曾擁有包括IBM中國研究院(CRL)、IBM中國開發實驗室(CDL)和系統實驗室(CSL)等多個研發部門。但是,在2021年1月,IBM進行了新的組織架構的調整,IBM中國研究院被全面關閉。
而此次IBM宣布關閉的中國研發部門正是主要負責研發和測試的CDL和CSL部門。而隨著這兩個部門被關閉,這也意味著,此番組織架構調整之后,IBM在中國可能將再無研發部門。
不過,據第一財經援引業內人士的爆料稱,“其實IBM很多年前研發就已經全部在美國進行了,中國這次涉及的只能說是測試人員,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研發人員。”
資料顯示,早在1934年,IBM公司就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它的第一臺商用處理機。1936年,IBM公司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這是當時IBM在遠東的第一個辦事處。此后,戰事頻繁等原因隔斷了IBM與中國的聯系。1979年,在中斷聯系近30年之后,IBM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再次來到中國。同年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臺 IBM 中型計算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IBM在華業務日益擴大。80年代中后期,IBM先后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這是 IBM 在中國的獨資企業。隨后的1993年,IBM中國有限公司又在廣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
目前,IBM在中國已有約10家合資和獨資公司,分別負責制造、軟件開發、服務和租賃的業務。辦事機構擴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哈爾濱、沈陽、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漢、福州、重慶、長沙、昆明、烏魯木齊、濟南、天津、鄭州、合肥、南昌、南寧、寧波、石家莊、太原、蘇州、青島、廈門、長春、呼和浩特、大連、貴陽和溫州33個城市,業務滲透到300多個城市。
自2022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不振、中美貿易沖突加劇、人工智能技術爆發等諸多因素影響,全球科技業開始了一輪曠日持久的裁員潮,IBM也涉及其中。
早在2023年1月,IBM就曾宣布裁員3900人;2023年5月初,IBM宣布,將暫停招聘人工智能(AI)可以勝任的工作崗位,并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里,用AI來30%的替代非面向客戶的崗位(人力資源等后勤職能部門的職位約26000人),涉及7800人。2023年3月,據外媒報道,IBM部分部門的裁減目標比例高達80%。
IBM中國近一年也出現了小規模的裁員。一位內部員工稱,去年CDL有產品線被裁,公司給出的賠償為N+3,緩沖期達一年。社交媒體上,有員工表示今年3月收到裁員通知,直到7月底離開公司。
耐人尋味的是,在兩日前的8月22日,IBM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還表示,公司看好IBM的AI業務在中國的增長空間。在今年3月的媒體溝通會上,陳旭東還曾宣布,2024年,公司在大中華區的戰略非常明確,即挖潛重點大客戶、突破新的市場、大力拓展渠道。
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謝東當時也表示,在以混合云和AI為核心戰略的今天,中國研發團隊是IBM全球研發體系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