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4日,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反補貼稅舉行投票,雖然該項議案遭到了德國等國家的反對,但最終仍以10:4的投票結果獲得了通過。新法規將于今年11月正式生效,從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車最高將被加征45%關稅。
據歐洲新聞網報道中披露,10 個投票贊成的國家包括:保加利亞、丹麥、愛沙尼亞、法國、愛爾蘭、意大利、立陶宛、拉脫維亞、荷蘭和波蘭。(占歐盟總人口的 45.99%);棄權的 12 個國家包括:比利時、捷克、希臘、西班牙、克羅地亞、塞浦路斯、盧森堡、奧地利、葡萄牙、羅馬尼亞、瑞典和芬蘭。(占歐盟總人口的31.36%); 反對的國家有五個: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占歐盟總人口的22.65%)
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委員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最終關稅的提議已獲得足夠成員國的支持。
歐盟認為,中國政府大規模補貼本國的電動汽車產業,借此創造成本優勢,再以低價出口到歐洲,對歐洲汽車產業造成不平等競爭,因而決定通過加征關稅來進行反制。
歐洲央行總裁馬里奧·德拉吉表示,中國超越“國家財政的補貼”,讓歐盟變得更加依賴中國,未來將難以抗衡中國電動汽車的沖擊。數據顯示,2023年,歐盟與中國貿易額達到8,150億美元,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迅速轉向電動化、智能化,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產業鏈優勢和成本優勢,相比之下歐洲作為眾多傳統燃油車企的重鎮,在向電動汽車轉型方面動作緩慢,并在與中國電動汽車品牌的競爭中逐步下滑。
根據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份額已經從2020年1%快速增長到了2023年的6.9%。
在此背景之下,2023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啟動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2024年7月4日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征臨時反補貼稅。8月20日歐盟發布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草案,顯示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7%至36.3%的反補貼稅。
最新定案的稅率顯示,歐盟將對特斯拉加征7.8%,比亞迪17%,吉利18.8%,上汽35.3%,而其他參與調查但未被單獨抽樣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加征20.7%。歐洲目前的汽車進口關稅為10%,這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進入歐洲市場將面臨最高45%的超高關稅。
歐盟委員會補充稱,它將同時繼續與中國進行談判,“以探索替代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必須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能夠充分解決委員會調查確定的損害性補貼,并且可監控、可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