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快速發展,數據中心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當前數據中心面臨著通用算力中心利用率低、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求“算”無門等挑戰,供需結構性矛盾顯著,推動傳統數據中心向智算化轉型升級成為當務之急。
近日,在第十九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 2024)上,北京電子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電數智”)聯合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共同發布了《數據中心智算化升級改造白皮書》。白皮書深入剖析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智算化升級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詳實的可行性評估、技術策略和評價體系等指導方案,為數據中心的智算化升級改造提供了全面指南。
作為白皮書的發起者之一,北電數智在數據中心的智算化升級改造領域具有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诔薪ǖ腁IDC重大標桿項目“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的設計理念和建設經驗,北電數智總結提煉出了以“用”為目標進行智算化升級改造的三個關鍵因素,即“算清楚賬”“系統性實施”和“效評領航”。這三個關鍵因素不僅為數據中心的智算化升級改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也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思路方向。
其一,“算清楚賬”。數據中心智算化升級改造前,必須依據預期效果逆向推導,全面評估現有資源、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相應風險策略等,確保改造后的算力中心能精準匹配市場最新需求。
其二,“系統性實施”。智算中心客戶需求多樣化、個性化,在技術策略和方案規劃時需全方位優化與提升。包括空間布局、動力和散熱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同時引入AI對效能、管理等方面賦能,形成兼顧經濟性、承載力、兼容性、可持續性的綜合改造方案。
其三,“效評領航”。建立一個全面精準的評測指標體系對于智算化升級改造至關重要,其涵蓋技術性能、經濟性、環境影響與安全防護等維度的科學、嚴謹的測試評價體系和方法,能夠精準把控算力中心升級改造質量和運營效果,確保投入轉化為明顯效能優勢。
除此之外,數據中心作為長周期、重資產項目,在智算化升級改造后會投入大量資源。而如何在改造后物盡其用,精益運營就成為關鍵。相關機構測算顯示,我國智算中心平均算力使用率當前僅有30%,不少算力提供方存在“只重視硬件發展疏忽軟件建設、技術與場景需求割裂、兼容性與協同性不足”等問題。
為此,北電數智在智算中心規劃運營和AI智能化賦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不僅以“全棧AI工廠”模式布局大算力、大模型與大數據,還在技術能力上關注極致算效與能效、資源效率和工具能力,包含軟件能力、場景能力和數據能力等諸多維度考量。
目前,北電數智已完成十余種國產算力芯片的全面測試,并構建了首個國產算力PoC平臺,幫助AI應用企業在具體場景中找到國產算力和行業、模型、應用的最佳組合。
《數據中心智算化升級改造白皮書》的發布,標志著數據中心智算化升級改造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北電數智也將繼續發揮其技術實力和資源優勢,與各界攜手推動數據中心向更高水平的智算化邁進,為信息社會與數字經濟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更多產品資訊,可移步“北電數智AI江湖”小程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