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行業面臨拐點,原來是專業水平上的競爭,現在轉變成整個產業鏈融合的競爭。如何把握彩電行業的轉型方向,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內外優化配置的流程和產業競爭力,提升整合資源的能力,是所有彩電企業、上游廠家都認真關注的一個問題。”創維" title="創維">創維集團營銷總經理楊東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缺乏核心技術和上游資源是我國彩電企業在平板時代話語權缺失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液晶面板主要由奇美" title="奇美">奇美、友達、三星S-LCD索尼、LGD、中華映管等五家上游企業把控。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整機企業需要穩定的面板供應和技術配套,上游面板企業同樣需要與產能相適應的訂單推動規模的成長。因此,頻頻發力瞄準長三角和珠三角,在產業鏈的整合上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格局。即海信" title="海信">海信-奇美的液晶模組" title="液晶模組">液晶模組、三星和TCL的液晶模組、廈華" title="廈華">廈華和中華映管產業鏈和上游整合、創維和LGD液晶模組等。?
LGD:靈活拓展下家?
LGD目前在全球有四大液晶模組基地,中國的南京、廣州,以及歐洲的波蘭和韓國的龜尾,其中波蘭工廠在建成后,將其中19.9%的股權轉讓給了日本的東芝,轉讓資金為其波蘭工廠接下來的擴產提供了條件。LGD深圳公司TV營銷部副總經理奇鉉珉介紹,LGD與創維簽署了合作協議,創維參股比例超過5%。創維表示將投資數億元在LGD廣州工廠附近建設年產能超過300萬臺的液晶電視組裝工廠。雙方還將在廣州合資成立顯示技術研發公司,一起聯手打造液晶模組與液晶電視整機一體化合作模式。?
奇鉉珉表示,與創維聯合成立研發公司,與整機廠家這樣合作這是第一次,液晶模組與液晶電視整機之間還有很大整合空間。康佳也表示目前正與LGD就參股事項進行洽商,康佳董事會秘書肖慶透露,參股比例不會超過5%,這一舉措主要是以便鞏固雙方供貨關系。康佳也沒有像創維那樣在LGD廣州工廠旁建立平板電視整機工廠的計劃。協議最終簽訂需經董事會討論。?
實際上,早在2004年,LGD就提出了深圳聚龍計劃雛形,即LGD與創維、康佳、TCL和長虹四家國內企業共同建設液晶模組工廠,其中LGD控股60%,而四家國內企業各占10%,但后來此計劃不了了之。在飛利浦保留13.2%的股份退出LGD后,LGD一直在積極的尋找合作伙伴,立足廣州表達了LGD在爭取TCL、康佳、創維等國內彩電巨頭的誠意。?
三星:借道產業布局?
TCL集團液晶電視模組項目正式在廣東惠州啟動,與創維、康佳低比例入股LGD已有模組工廠不同,TCL采用的是自身投資和提供廠房,三星提供液晶面板及相關技術支持的模式。TCL集團總裁李東生表示,液晶模組項目投產后的長期戰略價值在于通過模組、整機一體化系統設計大幅度壓縮綜合成本,同時通過參與模組制造,逐步將模組和整機零部件國產化,全面控制和降低采購成本。其次通過整機與模組的系統設計使模組產品對內標準化、對外差異化、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整機與模組的直接對接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加快周轉,規避面板跌價風險,以提高綜合運營效率。?
在整機領域,三星已經是在全球液晶電視獨占鰲頭。在面板供應方面,三星在1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面積和出貨金額方面也是稱冠全球。目前,三星已在蘇州設有一個液晶模組基地,產品線涵蓋了大、中、小尺寸。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奇美、LGD等競爭對手紛紛競奪珠三角時,三星雖已滯后,但是,通過TCL的模組項目,三星可不費兵卒,布局華南液晶模組市場,填補市場空白。?
奇美:尷尬的兩地分居?
自去年9月海信與奇美電子合作推出了國內第一條液晶電視模組生產線后,液晶模組的生產率達到了99%以上,單班產能突破1200臺,已經達到了年產50萬臺的設計能力。海信模組批量投產后,比外購模組成本有明顯下降。海信相關人士透露二期工程也于近日正式啟動,今年7月海信液晶模組年產能達到150萬片。?
南海奇美液晶模組項目在去年10月投產后,卻開始面臨著產能不能充分利用的問題。奇美原先設想,能將TCL、創維、康佳、海信等彩電廠家吸引到南海設廠。TCL和海信是必須爭取的目標,然而,TCL在惠州市政府和三星電子的支持下,把液晶模組項目從南海遷移到了惠州。而海信在順德政府的強行介入后,電視工廠最后落在了順德。?
南海奇美量產后其月產能為20萬片,2008年計劃提高到每月80萬片,而二期工程建成后其月產能將突破170萬片,但從今年前三個月的情況來看,每月產量依然低于20萬片,產能過剩的狀況開始顯現。同時面臨著LGD和三星電子的競爭。在LGD廣州工廠建成后,南海奇美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目前,奇美電子與海信合作并非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尋找配套合作伙伴成為當務之急。如果沒有更好的拓展,情形顯得非常尷尬。?
映管:加速產業鏈整合?
2005年中華映管正式收購了廈華電子32.64%的股權曾在彩電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被專家視為加速產業鏈整合的開端。廈華整合上游資源的能量將加速整個行業的市場裂變,引發國內平板電視行業新的競爭態勢。?
從廈華到TCL,至此我國主要的彩電企業基本涉足上游產業。而三星、LGD、奇美、友達等上游廠家也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下游領域。以模組制造為紐帶的產業鏈的競爭成為平板時代明顯特征。原先以上游為中心的由液晶巨頭在中國一北一南的模組產業的戰略布局如LGD(南京-廣州)、友達光電(蘇州-廈門)、奇美(寧波-佛山)、中華映管(蘇州-福建-深圳)逐漸被以海信-奇美的液晶模組、三星和TCL的液晶模組、廈華和中華映管產業鏈和上游整合、創維和LGD液晶模組等新的產業鏈格局所替代。?
有專家認為,LGD和三星具有較大的優勢,LGD廣州工廠的總產能規劃是南海奇美的1倍,目前其已吸引包括6家協力廠在內的配套廠,以及創維、瑞儀光電等企業在內的產業鏈,一個上中下游配套齊全的平板顯示產業研發制造基地即將形成。業內人士表示,最終勝出的將是整合能力強的產業鏈條所關聯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