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兼容性(EMC),是指電子設備或網絡系統具有一定的抵抗電磁干擾的能力,同時不會產生過量的電磁輻射。也就是說,要求設備或網絡系統能夠在比較惡劣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同時又不能輻射過量的電磁波干擾周圍其它設備及網絡的正常工作。
圖:電磁干擾源與電磁干擾的傳輸方式
對于綜合布線而言,選擇一種性能優秀的橋架也是提高EMC性能的保證。另外,在設計施工時候,要注意:
1. 將動力電纜和數據電纜分置
敏感體與輻射干擾源之間應有的防護間距,即可將敏感體所受干擾減至允許范圍內而不影響正常工作。同時還應考慮本工程內部干擾源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工程內部電子電氣設備間、強電與弱電及控制線路間保持必要的防護間距。
對于布線系統來說,就是要將動力電纜和數據電纜放置在不同的橋架路徑中。若條件所限無法滿足應有間距,則應采用其它防范與抑制措施。
使用中間分隔板,在兩種不同線纜放置在同一橋架內時,可以有效提高EMC性能,減少強電線纜與弱電線纜之間的間距。
2. 將動力電纜和數據電纜保持一定距離
相應規范:
《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2007:
7.0.1綜合布線電纜與附近可能產生高電平電磁干擾的電動機、電力變壓器、射頻應用設備等電器設備之間應保持必要的間距,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7.0.1—1的規定。
表7.0.1-1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
注:①當380V電力電纜<2kV?A,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且平行長度≤10m時,最小間距可為10mm。
②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系指兩個不同的線槽,也可在同-線槽中用金屬板隔開。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22.7.1 配電線路與電子信息系統傳輸線路應分開敷設,當受建筑條件限制而必須平行貼近敷設時,應采取屏蔽措施。
現在提倡在數據中心使用網格式橋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網格式橋架讓線纜根根可見,一旦由于施工的失誤把強弱電敷設在一個橋架里頭,或者分開的距離未達到標準規定的要求,可以馬上目測的到,及時進行更正,避免使用線槽帶來的“隱藏”的風險,方便業主真正的管控布線質量。
3.保證良好的電連續性
布線系統擁有良好的電連續性也是系統取得良好EMC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知道,位于電磁場中的金屬橋架上會形成噪聲,而系統接地實際上就是讓噪聲電流通過橋架直接釋放到大地的過程。
現在有些網格式橋架廠商提供高質量的連接件,不僅提供單純的兩個橋架間的物理連接,同時也提供橋架間良好的電氣連接,值得借鑒。
相應規范:《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21.8.3.
4. 不同的的電纜應該成直角交叉放置
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我們知道,強電線纜周圍的磁場和強電線纜剛好成90°,如果系統中弱電線纜也和強電線纜成90°放置,電磁場和弱電線纜的方向是平行的,不構成交叉點,也就形不成干擾。因此,如果現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使不同的線纜垂直安裝。
相應規范: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22.7.2 配電線路與電子信息系統傳輸線路交叉時,應垂直相交;廣播線路與其他電子信息系統傳輸線路交叉時,宜垂直相交。
5. EMC性能取決于多種因素
系統的設計、安裝、工程監理和測試驗收人員應共同來保證網絡系統與其它電子設備具有電磁兼容性(EMC)。設計人員在設計中要保證選擇線纜的技術性能指標、走線和管道的設計能夠消除電磁干擾問題。廠商生產、供應的線纜進行認證,提供安裝的網絡系統EMC 性能的保證。安裝人員確保按設計和規范組織施工,驗收人員嚴格按照規范和設計進行測試和驗收,以確保信息網絡的高質量、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