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設計應用 > 一種新的WLAN無線Mesh網絡測試床的設計與實現
一種新的WLAN無線Mesh網絡測試床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 無線局域網(WLAN)技術的發展和大規模應用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其它問題,如WLAN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線”;可靠性低;覆蓋能力有限;多數WLAN網絡在其有效距離內具有“盲區”等等。而無線Mesh網絡技術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它徹底擺脫了線纜的束縛,能夠實現非視距傳輸,可靠性高,結構靈活,魯棒性強,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無線Mesh網絡的研究也逐漸增多。目前對無線Mesh網絡的研究,比較典型的有2種方法:a)采用仿真方法開展研究工作,例如,基于NS-2和OPNET的仿
Abstract:
Key words :

無線局域網(WLAN" title="WLAN">WLAN)技術的發展和大規模應用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其它問題,如WLAN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線”;可靠性低;覆蓋能力有限;多數WLAN網絡在其有效距離內具有“盲區”等等。而無線Mesh" title="Mesh">Mesh網絡技術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它徹底擺脫了線纜的束縛,能夠實現非視距傳輸,可靠性高,結構靈活,魯棒性強,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無線Mesh網絡的研究也逐漸增多。目前對無線Mesh網絡的研究,比較典型的有2種方法:a)采用仿真方法開展研究工作,例如,基于NS-2和OPNET的仿真軟件,建立無線Mesh網絡(Wireless Mesh Network,WMN)協議模型和業務傳輸模型,進行協議的設計和性能分析。但對于真實的網絡環境,仿真還有一定局限性,畢竟它只是對現實環境的模擬。b)搭建測試床的方法,它基于無線Mesh網絡結構抽象出更小的網絡結構模型、業務模型及關鍵技術,與真實環境基本相同,研究結果可直接運用到實際當中,這也是目前許多國內外研究機構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測試床研究方法中,比較典型的有卡靈頓大學的WMN。除此之外,還有普渡大學項目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Mesh網絡性能測試平臺。在它們所搭建的測試床中,每一個被稱作MAP的Mesh路由器是一臺裝有兩塊無線網卡和一塊有線網卡的臺式機,有線網卡主要用來實現管理功能。這種設計對MAP節點的性能要求過高,也不利于Mesh網絡的擴展。鑒于此問題,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無線Mesh網絡測試床進行了改進。

1 現有的Mesh測試床分析

在Mesh網絡中,MAP節點既是客戶端網絡的終點,又是Mesh骨干網的起點,將客戶端網絡和Mesh骨干網兩個邏輯上獨立的網絡實體,連接成一個功能上統一的整體。目前,大多數研究機構在MAP節點結構的設計上,普遍遵循如下思想:用單獨一個節點實現兩個網絡的連接,即用一臺裝有兩塊無線網卡的PC來實現骨干網絡和客戶端網絡的連接,該節點同時處于兩個網絡當中。其中一塊無線網卡實現AP功能,另一塊實現MP功能,兩塊網卡之間通過相應的地址轉換技術實現網卡間地址的轉換。

在實際搭建過程中,這種方案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a)網卡選擇:前期的探索性實驗證實了在一臺PC中安裝兩塊相同的無線網卡,由于驅動程序完全相同,沖突是在所難免的,它將導致兩塊無線網卡無法同時正常工作。另外,即使兩塊無線網卡不相同,若它們工作在同一頻段(2.4 GHz或者5GHz),由于距離較近,也會產生很大的同頻干擾,從而影響了數據的正常傳輸。因此,該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無線網卡的自由選擇。

b)節點故障處理:在Mesh網絡的日常使用和維護過程中,節點隨時會出現故障。若采用該方案,一旦MAP節點出現問題,由于節點自身的復雜性,很難進行故障排除,如果需要對設備進行更換,成本相對較高。

c)網絡的擴展性:當現有的WLAN網絡需要加入Mesh網絡時,在該方案下,必須破壞現有的WLAN網絡結構,所有客戶端節點重新搜索MAP節點。若有多個WLAN網絡存在,處理方法也如此。這樣不但浪費了現有的硬件資源(WLAN的接入點AP),而且由于所有欲加入網絡的節點都需要斷開并重新獲得網絡參數,增加了網絡重建的復雜性。如圖1所示,WLAN網絡A和B欲加入Mesh網絡,接入點AP下的所有客戶端節點首先斷開與原AP的連接,接著在搜索到就近的MAP后重新建立連接,從而加入到Mesh網絡,最終得到如圖2所示的Mesh網絡結構。



采用上述方案搭建Mesh網絡測試床的性價比是很低的,為了降低測試床實現的難度,方便后期測試床的維護和擴展,本文提出一種新的MAP實現方案。

2 一種新的Mesh測試床

2.1 測試床規劃

根據測試床設計的可重復、可擴展性、靈活性和可靠性原則,結合WMN自身特點,設計了如圖3所示的Mesh網絡測試床。



2.2 功能子網的設計

平臺由三大功能子網組成,各自的網絡規劃如下:

a)Mesh骨干網:骨干網通過交換機連接到外網,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由于骨干網本質上是一個Ad-hoc網絡,因此每個骨干網節點的無線網卡模式均為“Ad-hoc”。

b)客戶端網絡:傳統的WLAN網絡,移動客戶端節點就是普通的移動終端,它們連接在AP節點上,與AP節點處于同一個子網中,通過AP的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功能獲取IP地址后方可通信,通過Mesh骨干網訪問外網。依據WLAN的中心主從網絡特性,AP作為接入點,無線網卡的模式為“Master”,移動客戶端節點的無線網卡模式均為“Managed”。

c)Mesh骨干網與客戶端網絡的連接網絡:Mesh骨干網與客戶端網絡作為獨立的兩個網絡,只有通過一定的方式將二者連接起來才符合無線Mesh網絡的核心思想。

在此引入第三大功能子網(圖3矩形框內所示),即兩臺PC分別安裝一塊無線網卡,并啟用PC自帶的有線以太網卡。其中一臺PC的無線網卡實現AP功能,稱為“AP”,另一臺PC的無線網卡實現MP功能,稱為“MP”,然后用一根網線連接兩臺PC的有線網卡接口,使二者結合成完整的MAP節點。這種方案彌補了單一節點模擬MAP的不足,表現在:

a)網卡選擇:兩塊無線網卡安裝在不同的節點上,節點間距離可以調整,因此在網卡的選擇上有較大的自由度。不用考慮同頻干擾,即使網卡完全相同也可正常使用。

b)節點故障處理:由于MAP的AP功能與MP功能被分解到獨立的兩個節點上,較容易進行故障點的判斷,故障處理簡單,即使需要對設備進行更換,成本也相對較低。

c)網絡的擴展性:當現有的WLAN網絡需要加入Mesh網絡時,只需用一根線纜連接就近的MP節點和WLAN網絡的接人點。若出現多個WLAN網絡加人的情況,只需在MP節點和多個接入點間放置一臺交換機連接即可。圖4為圖1在該方案下進行網絡擴展后的拓撲結構。

2.3 節點設計
    測試床由5個節點組成,其中MPP(MP3),MP1和AP3個節點分別由裝有兩塊網卡的PC(PC自帶一塊有線網卡,另安裝一塊802.11 b/g的無線PCI網卡)充當,MP2由一臺裝有802.11 b/g無線PCI網卡的PC充當,客戶端終端(station)由一臺筆記本電腦充當。測試床各個節點的網絡標識及所屬網絡見表1,各節點網卡的IP配置見表2。

2.4 實現環境
2.4.1 硬件環境
    a)系統配置:P4-2.4 CPU;512 M內存;80 G硬盤;
    b)無線網卡:TP-LINK的TL-WN650 G;芯片Atheros 5212,支持802.1l b/g。
2.4.2 軟件環境
    a)操作系統:fedora 6(內核:2.6.18-1.2798.fc6);Windows XP Professional(僅用于客戶端節點);
    b)無線網卡驅動:madwifi-dfs-current.tar.gz;
    c)相關軟件:kernel-xen-deve1-2.6.18-1.2798.fc6.i686.rpm;subversion-1.4.6.tar.gz;subversion-deps-1.4.6.tar.gzsharutils-4.6.1-2.i386.rpm,這些軟件是確保無線網卡驅動madwifi順利安裝的前提;dhcp-3.0.4-21.fc6.i386.rpm,該軟件使模擬AP中動態地址分配的功能得以實現。
2.5 實現技術
    在測試床的搭建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關鍵技術:操作系統的選擇、網卡驅動的選擇和安裝;可加載內核模塊;Linux無線工具;動態主機分配協議、網絡地址轉換等等。這些技術的使用并不是相對獨立的,而是有一定的先后順序,它們相互配合,協調作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支撐該測試床系統。

    測試床的關鍵技術主要分為4個層次,如圖5所示:最底層是操作系統的選擇和安裝。這一步是測試床搭建的基礎,所有后續的工作都必須在此之上才能進行。操作系統安裝完成后是網卡驅動的選擇和安裝,本平臺不僅要求驅動程序具有強大的功能,而且要求它是開源的,方便研究人員根據需要修改驅動代碼。網卡驅動程序安裝后并不能正常使用網卡,還需要可加載內核模塊(Loadable Kernel Modules,LKM)技術。

 

    在LKM之上涉及3個工具的應用,其作用各不相同:Linux無線工具用于對無線網卡進行具體的參數配置,如傳輸信道、傳輸速率、無線模式等;平臺還需要利用DHCP工具在AP節點上模擬出動態主機分配功能;最后,還將利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原理,使用iptables工具來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地址轉換。

3 測試床的功能驗證
    完成測試床的搭建后,需要對平臺的功能進行驗證。本文主要從測試床平臺的客戶端網絡、Mesh骨干網絡、客戶端網絡與骨干網絡間的通信、Mesh網絡與Internet的融合4個方面加以驗證。
    客戶端網絡的實現首先在于AP節點接入功能的模擬。打開終端節點的“無線網絡連接”窗口,看到終端連接到AP上,網絡標識為“M-AP”,并通過AP的DHCP功能自動獲取到網絡配置信息,比如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等。
    為了進一步證明客戶端網絡已經搭建成功,需對客戶端節點與AP的連通性加以測試,結果如圖6所示,節點間通信正常。據此得出:客戶端網絡搭建成功。

 

    骨干網絡是整個測試床實現的關鍵,Mesh骨干網本質是一個Ad-hoc網絡,只要安裝了無線網卡的計算機之間即可實現單跳或者多跳無線互聯。為驗證網絡的連通性,取其中任意兩個節點進行測試(以MP1和MP2為例),如圖7所示,節點間通信正常,骨干網絡搭建成功。
    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客戶端網絡與骨干網絡間以及Mesh網絡與Internet間的通信狀況進行測試,所得結果表明平臺實現了子網間的通信及與異構網絡的融合。


4 結論
    本文介紹了基于WLAN的無線Mesh網絡測試床。針對無線Mesh網絡節點MAP,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提出了新的實現方案并成功地完成了測試床的搭建工作。該測試床的建立,為包括接入認證、密鑰管理、安全路由在內的Mesh網絡各關鍵技術,在真實環境下提供一個開發試驗平臺。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夜爽爽爽福利动态图 | 精品网址 | 香蕉成人| 免费观看欧美成人禁片 |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午夜三 | 97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 |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欧美亚一区 | 欧美一级二级毛片视频 |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 日韩一级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 欧美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 欧美搞黄视频 | 成人18免费入口 | 操亚洲| 日韩在线视频网址 | 日本高清色本免费现在观看 |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 a级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 | 亚洲刺激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 |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欧美情爱精品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 成年人黄色片 | 免费一级真人毛片 | 九九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 一级毛片中国 | 日本加勒比高清一本大道 | 国产老鸭窝毛片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