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3G決策的日益迫近,各運營商在3G試驗網絡的基礎上都在謀劃在即將到來的3G網絡建設熱潮中如何規劃和安排自己的建設方案。當前,各3G主要設備供應商都推出了3G無線網絡在運營初期、發展期和成熟期的解決方案,但是缺少面對我國未來3G運營商不同運營策略下的3G無線網絡建設的差別。
本文從分析我國未來3G運營商不同背景下可能采用不同運營策略入手,以移動通信普及率和互聯網普及率為判別依據,探討不同的3G運營商在不同地區的3G無線網絡的建設方案。
1. 我國未來3G運營商的不同運營策略
1.1 我國啟動3G的特殊性
相對于歐美、日韓、中國的臺灣和香港等己建設運營3G的國家和地區移動通信基本飽和的狀況,我國的移動通信仍處于較快的發展階段,其話音業務仍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信息產業部預測在今后5年,移動通信用戶仍將以年均5000萬戶的數量增長。我國的移動通信普及率從2001年的11.2%增長到2004年的25.9%(見圖1),也充分證明了我國啟動3G是在移動通信高速增長及話音業務需求仍很旺盛的前提下進行的。
![]() |
圖1 我國2001~2004年移動通信普及率(資料來源:信息產業部統計資料) |
臺灣、香港超過100%的移動通信普及率,西歐、北歐超過85%的移動通信普及率,日韓超過70%的移動通信普及率,這些都使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發展3G的定位上集中于無線數據業務,而在話音業務的增長上難有作為。我國在2004年的移動通信普及率僅為25.9%,給3G預留了巨大的話音業務市場空間,同時我國也存在如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深圳等發達的大、中城市移動通信普及率很高的現狀(見圖2),這也為發展3G數據業務提出了迫切要求。所以,我國建設和發展3G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同,即有巨大的話音業務市場,也存在快速成長的數據業務市場。
![]() |
圖2 2004年部分發達大、中城市移動通信普及率(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資料) |
1.2 3G運營商的不同運營策略
根據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現狀和布局,無論如何重組,未來的3G運營商基本上可分為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和新興移動通信運營商兩類。
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的3G運營策略是在保障原有移動用戶不流失或盡量少流失的前提下,利用3G網絡和業務吸引高端用戶和時尚數據用戶轉網到3G,鞏固和擴大高端用戶群;同時,繼續發揮2G和2.5G網絡業務成熟及品牌的優勢,爭奪每年增長的移動新用戶,并在3G發展初期主要覆蓋高密度用戶區和數據業務集中區的前提下,實現3G與2G和2.5G的平滑切換,以保證3G用戶語音業務的連續性。
新興3G運營商在3G發展初期既缺乏成熟的網絡和業務,也缺少品牌號召力,要想成功地切入3G市場,應充分利用我國話音市場的巨大空間,以發展和爭取語音用戶為主,發展數據用戶為輔;在3G發展中期以后再將主攻方向調整為數據用戶,同時確保語音用戶的穩定增長,并啟動移動與固網融合戰略,突出差異化的3G服務。由于新興3G運營商沒有2G和2.5G網絡,所以在3G發展初期就要以廣覆蓋為目標。
2. 我國不同地區移動通信普及率與互聯網普及率的梯次化結構
2.1 移動通信普及率的梯次化結構
移動通信普及率反映了一個地區移動通信發展的水平。移動通信普及率越高說明本地區以語音為主的市場空間越小,越需要由3G的數據業務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反之,移動通信普及率越低說明以語音為主的市場空間越大,發展3G的語音用戶顯然是正確的選擇。
2004年我國移動通信普及率雖然達到25.9%,但地區間的差異很大,是移動通信發展不均衡的表現。移動通信普及率超過50%的有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其移動通信用戶數占全國總量的30.6%;移動通信普及率在全國平均水平(25.9%)至50%之間的有天津、遼寧、江蘇、福建、吉林、黑龍江、重慶、新疆等8個省(區、市),其移動通信用戶數占全國總量的23.8%;移動通信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共有19個省、區,其移動通信用戶數占全國總量的45.6%(見圖3)。
![]() |
圖3 2004年移動通信普及率的梯次化結構(資料來源:信息產業部統計公報) |
2.2 互聯網普及率的梯次化結構
盡管3G的應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以語音業務為主,但3G的最大優勢是提供視頻通信、點播音視頻流服務、高效的無線上網、Java應用等以互聯網為基礎平臺的寬帶增值業務,尤其是3G智能終端己經超越了單純通信的限制, 成為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多媒體信息終端。這都表明3G時代的通信網是以互聯網的發展為基礎平臺,互聯網普及率將直接影響3G建設和市場拓展的未來走向。也就是說, 互聯網普及率越高的地區,支持3G數據業務的用戶越多, 3G數據業務的發展空間越大;反之, 互聯網普及率越低的地區, 3G數據業務的發展空間越小,越應以發展3G語音業務為主。
我國2004年互聯網普及率為7.5%,不但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地區間的差異非常明顯。例如2004年,北京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7.6%,而互聯網發展緩慢的貴州互聯網普及率僅為2.5%。互聯網普及率超過10%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等5個省、市,其移動通信用戶數占全國總量的31.8%;互聯網普及率在7.5~10%之間的有遼寧、江蘇、福建和山東4省,其移動通信用戶數占全國總量的19.2%;互聯網普及率低于7.5%的有22個省(區、市),其移動通信用戶數占全國總量的49%。對比可見,互聯網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的移動通信用戶數大于移動通信普及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的移動通信用戶數,這說明不利于發展3G數據業務的地區和用戶群擴大了,但有利于3G語音業務的發展(見圖4)。
![]() |
圖4 2004年互聯網普及率的梯次化結構(資料來源:第15次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 |
3. 3G運營商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3.1 第一梯次省、市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第一梯次省、市的特點和分布
移動通信普及率第一梯次的北京、上海、浙江、廣東2004年移動通信普及率己分別達到95.3%、81.6%、50.6%和69.2%,其移動用戶數雖然占全國總量的30.6%,但增長率已低于全國水平,因此利用3G爭奪語音用戶的意義不大。在這4個省、市3G的主要目標用戶是移動數據業務用戶和高端用戶?;ヂ摼W普及率第一梯次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2004年互聯網普及率分別為27.6%、19.1%、25.8%、11.4%和14.9%,是國內互聯網發展的第一梯次,也是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發展3G數據用戶的最好市場。兩個第一梯次的省、市相比,互聯網普及率第一梯次中多了天津,而天津恰恰處于移動通信普及率第二梯次中的首位, 2004年移動通信普及率達42.5%,非常接近第一梯次50%的目標。綜合兩項指標考量,可將天津列入3G無線網絡第一梯次。
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鑒于3G移動數據業務流量的不確定性,以及高端用戶大業務量的特點,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在第一梯次省、市的3G無線網絡建設,在建設初期就應采取高容量、無縫覆蓋和高QoS的規劃方式,同時建設3G網絡的室內覆蓋;在3G發展期和成熟期進一步增加網絡容量,完善室內覆蓋,提高QoS水準。
新興3G運營商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對于新興3G運營商,由于既無2G或2.5G網絡,也沒有用戶基礎和品牌優勢,
在移動通信和互聯網都比較發達的第一梯次的5個省、市,在3G初期如要爭奪3G數據用戶或爭奪空間不大的語音用戶,向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發起正面對抗,不但成本極高,對3G運營能力和市場駕馭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因此,新興3G運營商在第一梯次省、市應采取迂回策略,僅建設低容量的、不連續覆蓋的3G網絡,目的是宣示存在,并積累3G移動數據業務經營的經驗;在3G發展期和成熟期快速發展和構建高容量、無縫覆蓋和高QoS的3G無線網絡,與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在3G移動數據領域展開全面競爭,并適時發展移動與固網融合技術,以獨具一格的差異化服務占得先機。
3.2 第二梯次省、區、市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第二梯次省、市的特點和分布
對于第二梯次省、區、市而言,移動通信的語音業務仍有較大空間,而移動數
據業務發展也具備一定基礎,所以對第二梯次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要仔細考量,并分類而定。
移動通信普及率第二梯次有天津、遼寧、江蘇、福建、吉林、黑龍江、重慶、寧夏、新疆等9個省(區、市),而互聯網普及率第二梯次是遼寧、江蘇、福建和山東等4個省,其中天津己劃入第一梯次考量,遼寧、江蘇、福建的兩項指標都處第二梯次。所以,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對遼寧、江蘇、福建三省的3G目標應重點放在爭取數據業務的發展上,對于語音業務市場的爭奪,應由已有的2G或2.5G網絡完成。對于吉林、黑龍江、重慶、寧夏、新疆5省(區、市),因互聯網普及率處于第三梯次,其移動數據市場還需要逐步培植和發展,應將爭取語音用戶放在前位;互聯網普及率第二梯次的山東,因其移動通信普及率處于第三梯次,而且以21.3%在第三梯次中處于山西、河北、內蒙古、陜西和寧夏之后,兩項指標考量應將山東降入第三梯次。
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在3G初期,對有數據業務現實發展前景的遼寧、江蘇、福建三省可采取高容量、無縫覆蓋和高QoS的規劃方式;在3G發展期和成熟期將其推向第一梯次。對于吉林、黑龍江、重慶、寧夏、新疆5省(區、市),在3G初期僅對大、中城市實現中等容量的重點覆蓋;在3G發展期和成熟期,根據運營狀況將網絡容量逐步增加,對重點地區實現3G的無縫覆蓋。
新興3G運營商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第二梯次的8個省、區、市的移動語音市場和移動數據市場對新興3G運營
商都有極大的吸引力,也應成為新興3G運營商角逐3G的主戰場。所以,在3G初期就應傾全力建設中等容量、無縫覆蓋和高QoS的3G無線網絡,不但要競爭語音用戶,更要競爭數據用戶,將第二梯次省、區作為與原有移動運營商較量的重點市場;在3G發展期和成熟期,進一步提高3G網絡容量和室內覆蓋水平,盡量達到與原有移動運營商旗鼓相當,但在3G覆蓋能力上略勝一籌的水平。
3.3 第三梯次省、區、市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第三梯次省、市的特點和分布
移動通信普及率第三梯次的省、區有18個,除山東、海南外都處于中、西部地區。移動通信普及率最高的內蒙古為25.3%,最低的貴州為11.6%,18個省、區的平均移動通信普及率為18.4%,其移動語音業務市場尚有十分巨大的空間?;ヂ摼W普及率第三梯次有22個省、市、區,僅有海南處于東部地區,其中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黑龍江為7.3%,最低的貴州為2.5%,22個省、市、區平均互聯網普及率為5.1%,說明這些地區對3G移動數據業務的需求不足。
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在3G初期可僅在中心城市建設低容量的、非無縫覆蓋的3G無線網絡,主要吸引少量3G移動數據用戶;在3G發展期和成熟期,根據運營狀況將網絡容量逐步增加到中等容量,對重點地區實現3G的無縫覆蓋。
新興3G運營商3G無線網絡建設方案
第三梯次省、市、區的較低移動通信普及率,為新興3G運營商在3G初期以
主攻語音業務和用戶提供了契機和可能。2004年全國移動通信普及率的年增長率為23.9%,而第三梯次省、市、區的移動通信普及率的年增長率除云南、青海外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廣西移動通信普及率的年增長率達到37.6%。這進一步證明了第三梯次省、市、區的語音移動業務仍將以高出其他梯次省、區、市的速度快速增長。因此,新興3G運營商在3G初期,應快速并堅決地建設覆蓋第三梯次省、市、區的較低容量3G網絡,并以語音業務為主吸引新增用戶,并爭取2G用戶轉網;在3G發展期仍以語音業務為主,提高3G網絡容量和覆蓋質量;在3G成熟期,將第三梯次省、市、區擴展為中等容量的、高質量的、以語音和數據業務并重的3G網絡。
4. 結束語
由于我國是在移動通信仍處于較快發展期啟動建設和運營3G,因此3G運營商既有發展數據業務的空間,也存在語音業務發展的巨大潛力。對于原有移動運營商而言,在3G初期和發展期,完善而廣泛覆蓋的2G和2.5G網絡可為囊括未來語音業務的大部分用戶和業務奠定基礎,3G的建設和運營可以十分專注于3G移動數據業務領域,而且將第一梯次發達地區作為主戰場。所以,在3G初期無需急于建設覆蓋全國的網絡,而是對有數據業務發展前景的地區實現重點覆蓋和服務。
對于新興3G運營商而言,正是巨大的語音業務市場為他們提供了切入3G市場的有效途徑,并且可以尋找原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在2G與3G過渡中的縫隙,部署和實施以第三和第二梯次地區為主戰場的發展戰略。由于新興3G運營商缺少建網的基礎設施和條件,再加要對第二、三梯次地區實現全覆蓋,在3G初期的建設投資要遠遠高于原有移動運營商的3G建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