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是我國" title="我國">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改善我國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高層領導非常重視電子政務建設。2006年6月12日,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電子政務工作座談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重要批示,指出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公眾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條件”。?
電子政務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據初步估計,2006年,我國各級地方政府投入電子政務建設資金約400多億元。加上國家各部委的電子政務建設資金投入,估計2006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在600億以上。隨著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快速推進,用不了幾年,電子政務市場規模就可以突破1000億/年。?
如此大的市場規模表明從事電子政務的國產軟件企業" title="軟件企業">軟件企業有著非常好的市場機遇。如何抓住這個大好機遇,發展壯大自己,是每個國產軟件企業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各地電子政務建設中,國產品牌的軟件和硬件設備占有一定的比例。就軟件而言,應用軟件的國產化比例還是很高的。根據筆者調查,各級地方政府選用國產軟件的主要原因是國產軟件的安全性好、價格低、售后服務有保證。但政府用戶在使用國產軟件中,也有不少抱怨,如抱怨國產軟件的技術水平" title="技術水平">技術水平不高,穩定性、可靠性差,不成熟,兼容性、可擴展性不好。?
有些國產軟件的技術水平低,功能不完善,在使用過程中難以起到應有效果。這些國產軟件企業往往沒有及時掌握新的軟件開發技術,如組件技術、Web服務技術等,在技術架構設計方面落后。許多國產軟件企業對政府行為模式及辦公流程不熟悉,開發出來的軟件不能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有些國產軟件版本升級周期過長,兼容性差。軟件版本升級周期過長,將導致軟件功能不能得到及時加強,軟件性能提高速度慢。這些國產軟件往往缺乏標準化、規范化,開發技術、主要功能、界面框架隨意變更,導致軟件兼容性差。另外,國產軟件與國外操作系統或應用軟件存在互不兼容問題。?
有些國產軟件穩定性、可靠性差,程序Bug多,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如死機、出錯等,軟件成熟度有待提高。國產軟件穩定性、可靠性差,限制了國產軟件的推廣應用。?
有些國產軟件的易用性" title="易用性">易用性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在用戶界面設計水平不高,人性化設計不足,圖標不形象直觀,用戶手冊制作不精細,難以快速學習掌握。軟件易用性差,將導致最終用戶計算機操作復雜,不容易掌握軟件操作,有時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有些國產軟件企業采用自己的數據格式,其他軟件無法讀取,難以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許多政務往往涉及多個政府部門,這些政府部門往往都自行開發了各種信息系統,如果這些政府信息系統彼此不能讀取數據,協同政務就無從談起。?
出現這種局面不是偶然的,與國產軟件企業現狀有關。目前,中國國產軟件企業存在“小、弱、散”的局面。“小”是指國產軟件企業的規模小,員工數量少,年銷售額小,大型國產軟件企業屈指可數。許多國產軟件企業的員工數量都小于50人,年銷售額上億的國產軟件企業不多;“弱”是指國產軟件企業的技術實力弱、資本實力弱。不少國產軟件企業的產品研發水平低,抗御資金風險能力差;“散”是指國產軟件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明顯,市場定位不明確,企業之間缺乏合作,盲目競爭。有的國產軟件企業不專注,有工程項目就干,不管這些工程項目屬于不同行業。有的國產軟件企業之間打價格戰,惡性競爭。?
此外,國產軟件企業的生命周期普遍短也是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軟件行業是非常注重技術積累的。如果國產軟件企業的生命周期短,技術積累必然不足,技術水平就得不到提高,軟件版本就不能及時升級,國產軟件就久久不能成型,穩定性、可靠性、易用性肯定就差。?
因此,如果國產軟件企業想在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有所作為,有所收獲,就要積極煉好自己的本領。那么國產軟件企業如何應對電子政務建設呢?筆者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議,供國產軟件企業參考。?
(1)要專注,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電子政務是一個很大的領域,國產軟件企業可以對此進行市場細分,找準位置,然后專注,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或服務。根據針對的政府部門,有公安系統的電子政務、發改委系統的電子政務、國土系統的電子政務、水利系統的電子政務、交通系統的電子政務等之分;根據軟件類型,有政府辦公軟件、政府地理信息系統軟件、政府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政府數據庫軟件等之分。每個國產軟件企業可以專注一兩個,切記不可貪多。把相關政府部門的業務需求摸透,不斷進行技術積累,開發出真正滿足實際需求的軟件來。?
(2)抓好軟件質量" title="軟件質量">軟件質量關,提高軟件成熟度。?
軟件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政府用戶的采購行為。如果一個政府部門買了某個軟件企業的軟件,但該軟件質量很差,下次就不會再買該軟件企業的軟件產品了。這樣就形成了“一錘子買賣”,軟件企業很難生存。要想提高軟件質量,應嚴格按照軟件工程,盡量做到標準化、規范化;要把好軟件測試環節,減少Bug數量,提高軟件的穩定性、可靠性。要參照國際軟件成熟度模型,及時推出新的軟件版本,在技術、設計、功能、性能等方面不斷進行完善;不斷收集最終用戶在軟件使用之后的反饋意見,及時改進軟件。?
(3)軟件開發要精細化,增強軟件易用性。?
“細節決定成敗”。要改變過去的粗放式軟件開發方法,通過精細化來增強電子政務軟件的易用性。例如,雖然用戶界面不會影響軟件功能和性能,但軟件歸根結底是要給人用的。如果一個軟件很不好用,即使它的技術水平再高,功能再強,用戶也不愿意用。如果用戶界面設計得差,缺乏導引、操作提示,用戶就難以學習掌握該軟件的使用操作。軟件自帶的“幫助”、用戶手冊也很關鍵,如軟件提供使用過程中的常見問題(FAQ),可以幫助用戶解決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