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中傳播的現象。電場和磁場相互作用決定電磁輻射的效應。這種電磁交互作用的研究是一個物理學的重要分支。
??? 由于電磁波是一種能量波,其被生物體吸收后必然會造成機體的不同層面反應,其中有一些反應會破壞生物機體從而導致疾病,而另一些反應甚至對機體有利。這些反應同生物吸收電磁波的劑量、時間十分相關。
大多數研究表明,當電磁波劑量高過一定程度,且照射時間高過一定程度后,其對人體會產生影響。為此,國際國內的政府和標準化組織通過研究確定了公眾暴露于不同波段電磁輻射的限制值,當輻射劑量低于該限制值時,則認為不會對公眾健康構成危害。
??? 對于移動通信系統" title="移動通信系統">移動通信系統(其波段在)而言,其國際國內政府的限制值(流通密度)如左表。
??? 各個國家通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在進行設備制造、網絡建設、網絡運營之前都須進行環境評估和環境監測" title="環境監測">環境監測,以保證其網絡的電磁輻射低于上述限制值。同時,世界衛生組表明:“截止到目前為止,沒有研究證明手機或移動通信基站" title="通信基站">通信基站在安全劑量范圍內的無線電波輻射會引起任何健康問題。”同時據表可知我國移動通信電磁輻射限制值比歐美等國家嚴格至少5倍。
測試基站電磁輻射
????當前,運營商在進行基站建設之前,都需委托第三方" title="第三方">第三方對本地環境進行環境評估,并經由當地環境保護部門評審批準同時進行公示方能進行建設;在建設之后,也需委托第三方對基站電磁輻射進行監測,其監測結果也需受到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的審核。
??? 因此,當前服務于公眾的移動通信系統都經過上述電磁輻射審批流程后運營的。近年來,移動通信電磁監測也逐漸規范化標準化,在2007年發布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中具體規范了監測條件、測量儀器、監測方法、測量數據處理、監測報告要求以及格式等內容。
??? 遵照《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對GSM基站進行監測,當前移動運營商幾乎所有基站天線在公眾可以到達的區域的電磁輻射流通密度值的范圍一般都在0.5~6μw/cm2之間,遠低于中國國家環保部所提出的40μw/cm2的限制值。同時,當公眾對電磁輻射出現質疑和擔憂,也可以咨詢當地環保部門,并檢索相關的環評和監測報告。
分析TD電磁輻射
??? TD-SCDMA" title="TD-SCDMA">TD-SCDMA系統屬于3G移動通信系統,其工作頻率在1880MHz到2300MHz左右,根據通信頻率輻射特性,頻率越高其輻射特性越差,理論上,TD-SCDMA系統電磁輻射應小于GSM系統電磁輻射。
??? 但是,TD-SCDMA采用了智能天線,其天線尺寸為之前2G天線的兩倍左右。根據調查,由于智能天線尺寸的增大使得公眾易形成新的擔憂和恐慌。公眾普遍認為,天線尺寸的增加必然帶來發射功率的增大,也就會導致電磁輻射的增大。對于公眾的類似擔憂,通信設備商和運營商以及環保部門都給予了很大程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