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由直流驅動的LED產品隱藏不少弊端。它們需要與整流器一并使用,其壽命只有2萬小時,但直流電驅動的LED產品的壽命卻長達5-10萬小時。因此,直流驅動的LED產品“一生”便需要多次更換整流器,若應用于固定照明裝置上必定造成不便。
與之相對,ACLED是一類集成了各種處理技術的LED產品,它包括多種器件或內核,無需額外的變壓器、整流器或驅動電路,交流電網的交流電就可直接對其進行驅動。這使得LED產品無需變流器就可以直接應用于家居及辦公室交流電器插頭(100-110伏特/220-230伏特),不僅顯著降低電路成本,也避免了電源變換過程中損失的能耗。
韓國的LED大廠首爾半導體很早就開始從事ACLED的研發和推廣工作。隨著近兩年LED照明應用的再次大熱,眾多臺灣廠商也已經在該領域發力,為ACLED再添一把火。
首爾半導體提早布局推出“Acriche”
韓國的首爾半導體是最早大規模研發該技術的半導體照明企業。2006年11月,一個名為“Acriche”的半導體嵌入式光源器件由首爾半導體首次推出市場,這種LED只需簡單的電路就可以直接連接110V或者220V交流插座,不需要使用AC轉換器。
首爾半導體對該產品寄予厚望。SeoulSemiconductor的銷售主管DuYealKim曾稱上述LED對于照明產業來說是“重大突破”,“我們獲得專利的ACLED技術將把LED市場擴展到手機或電腦及轎車等領域之外的廣大家庭及工業照明領域。”Kim表示,“Acriche可能逐漸取代現有的LED.”
ACLED的雙向導通模式避免了靜電放電問題。此外,為滿足需求,可以定制芯片尺寸和器件或內核數量,而其大批量制造流程也與標準直流驅動的LED兼容。ACLED可匹配需要110至220V高壓的系統,所以,ACLED可以應用于一般照明、廣告牌、路燈和家用電器。
2006年11月,首爾半導體已經能夠大量生產光源效率高達40流明/瓦特的“Acriche”產品。2007年9月,首爾半導體把“Acriche”的光源效率提升至60流明/瓦特。2007年11月,“Acriche”獲取了歐洲的“CE”和“TUV”安全認證,并研發出效率水平和可靠性能跟直流電LED差不多的80流明/瓦特的新技術。
2010年2月,“Acriche”實現了100lm/W的高光效,并已經開始投入量產。同時,另外一款光效高達150lm/W的產品也將在今年年末之前投入量產。該Acriche將在更大范圍內替換鹵素燈、白熾燈泡或熒光燈。
據悉,目前首爾半導體新推出的A4、A5、A6、A7四個系列,是在A1、A2、A3基礎上的改進,新產品采用小體積的設計結構,效能更高。
臺灣廠家強化ACLED技術投入
臺灣制造商正在極力捍衛島內廠商在ACLED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目前為止,專利問題業已阻礙了島內二極管產業的發展,從而刺激他們在壁壘不那么森嚴的領地獨辟蹊徑。
為推動這一擬精心培育產業的進步,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資助成立了ACLED應用與研究聯盟,以整合島內的產業資源。幾乎所有島內的主要LED廠商都參與其中。它們包括芯片制造商:晶元光電、鼎元光電、璨圓光電、福華電子和光寶科技;封裝設計公司:布萊特科技、億光電子、宏齊科技、今臺電子和齊瀚光電;燈泡和系統公司:中國電器,咸瑞科技、麗清技術、Liquigleds、真明麗、ShinChin(新進鐵)和欣興等公司。
為實現差異化,臺灣公司正在開發一種高壓(HV)LED,它在結構上與AC型類似,但集成了一個整流器。該產品采用單芯片設計,通過配置可降低驅動電流且可將發光芯料進行更廣泛的分布以獲得更高發光效率。單片結構還把電光轉換效率(wallplugefficiency)提高了10%,另外,也減少了所需的線綁定、簡化了封裝、降低了整體成本。
晶元光電介紹,目前,已研制出發光效率達93lm/W的白光ACLED芯片。目標是用E12、E14、E26和E27型二極管取代緊湊型熒光燈(CFL)。但成本是主要挑戰。ACLED光源的成本約比CFL的高5倍。
制造商將主打ACLED的無汞和可調光優勢,并將把它們首先用于“綠色”建筑這一特殊應用,然后再推廣至用途更廣的普通照明。島內廠商對該領域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因為飛利浦和通用電氣等主要廠家已經在考慮將業務分包給他們。
臺灣擁有滿足這一需求的完整供應鏈。例如,晶元光電為艾笛森光電、億光電子和東貝光電(UnityOpto)等封裝企業提供芯片。這三家封裝廠商又將其產品提出給諸如臺達電子等系統集成商以制造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