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億打造的中國芯片代工" title="芯片代工">芯片代工產業發生了什幺問題?從大唐入股中芯" title="中芯">中芯看起…
? 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推枯拉朽下,中國第一大半導體廠中芯國際,終于還是在11月11日,得到大唐電訊的金援,讓出16.6%的股權。中芯資金壓力雖暫解,但積極引進新資金的動作,似乎也標示,芯片代工(晶圓代工" title="晶圓代工">晶圓代工)這個用上百億資金打造的產業,在中國發展陷入瓶頸,當初要一口氣要興建十座晶圓廠" title="晶圓廠">晶圓廠的豪情壯志,如今只進行了一半,在客觀條件限制下,恐怕得緩一緩了!
? 中芯只是縮影,七年前,中國的晶圓代工產業風光投產,但這幾年似乎碰到了困境,中芯在05、06及07年都出現虧損,今年電子業景氣急凍,恐難逃連四年赤字的命運。外界一直以為,資金是半導體產業榮枯的重要關鍵,因為一座12吋晶圓廠,沒有砸下20-30億美元,很難玩得起來。其實,對于半導體產業來說,資金固然重要,但“軟實力”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 這兩個關鍵軟實力,一是群聚效應,一是專利。中國的強盛經濟力,固然能吸引大批資金投入半導體產業,在短期內讓造價20億美金的晶圓廠從一片黃沙中拔然而起,但這兩個關鍵軟實力,得靠眼光、時間、經驗、信用及技術,經年累積才能完成,很難在短期內成事。?
? 其中,群聚效應是中國發展晶圓代工產業,最欠缺的元素。這里指的群聚效應,并非是地理上的連結,而是上下游供應鏈的連系及客戶關系的建立。簡單來說,晶圓代工是一場“打群架”的戰爭,以半導體上下游觀察,晶圓代工最主要的客戶是上游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title="設計公司">設計公司(芯片設計公司),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將芯片“藍圖”畫好之后,再交由代工廠制造,換句話說,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是代工廠的衣食父母,不論臺灣或是硅谷,晶圓代工產業之所以枝繁葉茂,靠得是設計公司百花齊放、眾星拱月。?
? 當初中國半導體產業之所以一片看好,主要是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從玩具、汽車、電器、手機到計算機,無一不需要芯片,這樣的芯片需求大國,其集成電路芯片的自制率,竟然只有10%不到,如果能引進晶圓代工,“現成”的訂單,就足以讓半導體產業吃喝不盡了。?
? 幾年發展下來,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能力雖然與日俱增,IC設計公司家數也已經超過400家,但一直集中在較低階的消費性IC層次,除了做手機芯片的展訊通訊、中星微的影像感測芯片及主攻MP3芯片的珠海炬力,少有重量級的設計公司出現,就算規模最大的珠海炬力,去年營收也只有1.16億美元的水準,只有全球集成電路龍頭公司Qualcomm(高通)全年營收110億美金的百分之一。?
? 在全球前20大的IC設計公司排行中,也見不到中國芯片設計公司的蹤影,偏偏集成電路設計,是贏者全拿的市場,全球半導體產業80%的營收,集中在前20家公司中。IC設計公司規模若不大,就很難生存,果然,日前研究機構iSupply就大膽估計,明年至少會有一百家中國的芯片設計公司,將吹熄燈號。?
?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晶圓廠像是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欠缺能沖鋒陷陣及搶攤達陣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此外,近年來全球資本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關愛眼神”,逐漸轉淡,加上全球電子業在手機之后缺乏革命性的電子產業帶領,種種因素,都讓中國晶圓代工產業,看似軍容壯盛,但始終無法開花結果。
? 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推枯拉朽下,中國第一大半導體廠中芯國際,終于還是在11月11日,得到大唐電訊的金援,讓出16.6%的股權。中芯資金壓力雖暫解,但積極引進新資金的動作,似乎也標示,芯片代工(晶圓代工" title="晶圓代工">晶圓代工)這個用上百億資金打造的產業,在中國發展陷入瓶頸,當初要一口氣要興建十座晶圓廠" title="晶圓廠">晶圓廠的豪情壯志,如今只進行了一半,在客觀條件限制下,恐怕得緩一緩了!
? 中芯只是縮影,七年前,中國的晶圓代工產業風光投產,但這幾年似乎碰到了困境,中芯在05、06及07年都出現虧損,今年電子業景氣急凍,恐難逃連四年赤字的命運。外界一直以為,資金是半導體產業榮枯的重要關鍵,因為一座12吋晶圓廠,沒有砸下20-30億美元,很難玩得起來。其實,對于半導體產業來說,資金固然重要,但“軟實力”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 這兩個關鍵軟實力,一是群聚效應,一是專利。中國的強盛經濟力,固然能吸引大批資金投入半導體產業,在短期內讓造價20億美金的晶圓廠從一片黃沙中拔然而起,但這兩個關鍵軟實力,得靠眼光、時間、經驗、信用及技術,經年累積才能完成,很難在短期內成事。?
? 其中,群聚效應是中國發展晶圓代工產業,最欠缺的元素。這里指的群聚效應,并非是地理上的連結,而是上下游供應鏈的連系及客戶關系的建立。簡單來說,晶圓代工是一場“打群架”的戰爭,以半導體上下游觀察,晶圓代工最主要的客戶是上游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title="設計公司">設計公司(芯片設計公司),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將芯片“藍圖”畫好之后,再交由代工廠制造,換句話說,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是代工廠的衣食父母,不論臺灣或是硅谷,晶圓代工產業之所以枝繁葉茂,靠得是設計公司百花齊放、眾星拱月。?
? 當初中國半導體產業之所以一片看好,主要是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從玩具、汽車、電器、手機到計算機,無一不需要芯片,這樣的芯片需求大國,其集成電路芯片的自制率,竟然只有10%不到,如果能引進晶圓代工,“現成”的訂單,就足以讓半導體產業吃喝不盡了。?
? 幾年發展下來,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能力雖然與日俱增,IC設計公司家數也已經超過400家,但一直集中在較低階的消費性IC層次,除了做手機芯片的展訊通訊、中星微的影像感測芯片及主攻MP3芯片的珠海炬力,少有重量級的設計公司出現,就算規模最大的珠海炬力,去年營收也只有1.16億美元的水準,只有全球集成電路龍頭公司Qualcomm(高通)全年營收110億美金的百分之一。?
? 在全球前20大的IC設計公司排行中,也見不到中國芯片設計公司的蹤影,偏偏集成電路設計,是贏者全拿的市場,全球半導體產業80%的營收,集中在前20家公司中。IC設計公司規模若不大,就很難生存,果然,日前研究機構iSupply就大膽估計,明年至少會有一百家中國的芯片設計公司,將吹熄燈號。?
?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晶圓廠像是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欠缺能沖鋒陷陣及搶攤達陣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此外,近年來全球資本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關愛眼神”,逐漸轉淡,加上全球電子業在手機之后缺乏革命性的電子產業帶領,種種因素,都讓中國晶圓代工產業,看似軍容壯盛,但始終無法開花結果。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