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晶成功轉型為晶圓代工廠,更瞄準物聯網(IoT)商機推出iRAM解決方案,整合嵌入式快閃存儲器(eFlash)、ARM架構處理器芯片和通訊技術成為SoC整合型芯片,預計下半年出貨,全面擁抱物聯網時代來臨。
力晶現在渾身上下都是“晶圓代工魂”,DRAM產品對力晶而言只是眾多布局的一小塊,除了繼續替臺系IC設計公司晶豪、鈺創、力積等代工SDRAM芯片,以及協助存儲器模組大廠金士頓(Kingston)代工標準型DRAM芯片外,力晶旗下的12吋晶圓廠已經全面擁抱晶圓代工產品線。
有別于一般晶圓代工廠只專注于生產制造而不涉及設計,力晶比較像是整合元件廠(IDM),同時有設計和制造兩個部分,旗下包括面板驅動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影像感測器(CIS)、NFC芯片、車用存儲器、物聯網芯片等,可為客戶量身訂作客制化芯片,也可以直接提供整合型芯片給客戶采購。
迎接物聯網時代,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半導體等陸續揭橥布局計劃,從打造技術平臺、制程完整度,到扮演伯樂物色具有潛力的新創公司都是目標。力晶也是默默鴨子滑水,集結旗下制程平臺的技術優勢,為物聯網打造專用的iRAM芯片,成果有機會在2015年浮上臺面。
所謂的iRAM芯片,是集合物聯網所需要的三大技術優勢,分別為低功耗的ARM架構處理器芯片、嵌入式快閃存儲器(eFlash),以及Bluetooth 4.0/NFC/Wi-Fi通訊芯片,將這三種技術做成一顆整合型芯片,目前研發進度順利,傳出下半年會進入量產。
物聯網相關芯片極重視低功耗,因此采用ARM架構處理器芯片,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也打造超低功耗制程平臺(Ultra-Low Power Platform),但屬于特殊制程的eFlash技術的重要性,在物聯網時代,其實不亞于低功耗扮演的角色。
半導體業者分析,多數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在eFlash技術上都不夠扎實,尤其是新崛起的大陸半導體廠eFlash技術實力都不夠,即使是授權自SST等IP業者以快速取得eFlash技術,也可能因為量產的晶圓片數不夠面臨技術瓶頸,未來需要更多的量產經驗來證明技術的可行性。
力晶因為一直有NAND Flash芯片產品,因此在整合eFlash技術上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在進入此技術領域上相當順利。
力晶靠著從存儲器廠轉型為晶圓代工廠,2014年獲利超過新臺幣100億元,2015年獲利達新臺幣120億~130億元,2016年預計也將獲利超過百億元,創下獲利連續3年超過百億元的紀錄,日前向銀行團籌組新臺幣150億元的貸款,借此終結長期紓困。
DRAM產業已經走向穩定期,價格起伏有限,經歷近期價格修正后,下半年DRAM價格會逐漸趨于穩定,尤其2015年預計有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S6和蘋果(Apple)的iPhone 6S系列新機問世,將會轉用3GB和2GB的Mobile DRAM芯片,也帶動許多標準型DRAM芯片產能轉到Mobile DRAM芯片上,帶動標準型DRAM芯片跌勢趨緩。
另外,力晶的NAND Flash芯片持續出貨,臺系存儲器廠陸
續切入低容量的NAND Flash領域,力晶和華邦、旺宏三家臺廠成為臺灣NAND Flash芯片三劍客,力晶也提供NAND Flash芯片給客戶做成MCP芯片,主打智能型手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