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西昌發射的兩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全部使用國產微處理器芯片(CPU)。這是國產宇航級CPU首次在實用衛星上擔當主綱。另外,將2顆衛星準確送入軌道的“遠征一號”上面級火箭,也使用了相同的國產CPU。
無大氣層保護,集成電路極易被宇宙射線干擾而出現功能故障,芯片要“抗輻射加固”后,才能在太空工作。集成電路抗輻射加固技術是航天的核心共性基礎技術。
于1994年成立的航天772所,專門研制宇航芯片。所長趙元富說,772所的技術路線是在芯片設計環節而非制造環節添加抗輻射特性,其宇航芯片可在普通芯片流水線上制造。他們迄今已研制成功200多種抗輻射加固集成電路。
宇航CPU是衛星的核心芯片,任務是接收地面指令、處理載荷數據、管理控制姿態等,相當于衛星的大腦。此次在北斗雙星和“遠征一號”上面級火箭上的CPU芯片,只有拇指甲蓋大小,是航天772所歷時10年研制的,圓了航天人的“中國芯”之夢。
除了CPU,北斗雙星和上面級上的數據總線電路、轉換器、存儲器等近40款產品均為航天772所研制和生產,這是中國衛星首次成體系、批量使用國產芯片,對航天工程的自主可控和創新發展是一里程碑。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