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大力扶持,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國產芯片技術水平逐步提升。然而,國產處理器芯片的應用還主要限于國防軍工等特定領域。消費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核心芯片依然是國外廠商的產品占有絕對優勢。
隨著震網病毒、棱鏡門等事件的發生,信息安全問題逐漸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信息安全也已上升到我國的國家戰略,工業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同樣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視。作為工控系統硬件核心的MCU、SOC等芯片產品市場,一直被國外廠商占據,安全性的保障無疑存在很大的隱患。
要在關系國計民生的工業控制領域實現真正意義的自主可控,核心芯片及軟件系統的國產化替代應該是必經之路。在工控領域實現核心芯片及軟件的國產化可以說是業內各界的共同愿景。然而,在國外廠商深厚的技術積淀、強大的生態系統環境面前,國產芯片及軟件與之的差距客觀存在,而工控領域對可靠性的高要求使廠商更傾向于選擇技術更成熟和經過廣泛實際應用驗證的產品,僅憑愛國情懷還不足以促使工控廠商選擇國產芯片和軟件。國產芯片廠商雖有技術指標優良的產品,然而在與工控廠商的合作中屢屢為人作嫁衣,成為幫助工控廠商壓低國外芯片廠商供貨價格的義工,這樣的生存態勢使國內芯片廠商面臨雖有產品卻無法得到應用的窘境。
如何打破這樣的僵局,使國產芯片和軟件能夠真正進入工控領域?工控領域也能夠因為使用國產芯片和軟件而不必受制于人,更有底氣?10月28日,“國產芯片及軟件在工業控制系統中的應用”主題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來自工業控制領域、IC領域、軟件領域等72家單位的逾百名專家濟濟一堂,就會議議題踴躍發言,針對國產芯片及軟件在工業控制領域應用的現狀、問題和機會作了深入探討。
本次研討會由電子六所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辦,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產業聯盟、《電子技術應用》雜志、《微型機與應用》雜志共同協辦。電子六所所長暨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理事長宋黎定出席會議并致辭。宋所長首先向與會專家介紹了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一年來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階段成果,并就本次會議的主旨作了闡述。宋所長表示,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致力于打造一個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領域產、學、研、用交流溝通的平臺,通過“集智攻關、聯合創新”的發展模式,加強業內優勢資源的協同與促進,加強技術創新與產業孵化。
電子六所所長暨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理事長宋黎定
信息安全:聯接國產芯片/軟件與工業控制領域的紐帶
來自產學研用各界的代表紛紛結合各自所在領域情況發表觀點。浙江中控、和利時等工控企業的代表介紹了工控領域中芯片應用的現狀,并對工控領域對芯片及軟件的具體需求作了介紹。他們表示,工控領域對芯片的速度性能指標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對于可靠性和穩定性具有較高要求,并且對價格也較為敏感。上海申威、天津飛騰、龍芯中科、盛科網絡、蘇州雄立、上海華虹等國內芯片廠商的代表相繼介紹了各自公司發展情況及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業務現狀,并對國產芯片在工業控制領域所面臨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從芯片廠商的發言可以看出,經過多年的努力,國產芯片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許多國產芯片在技術性能指標方面已經與國外廠商產品接近甚至不相上下。然而,在向工控領域的拓展過程中,國外廠商多年積累形成的強大生態系統成為國內芯片廠商很難突破和逾越的壁壘。無法得到大量應用又進而使產品無法在價格上形成優勢,從而相對于國外廠商的產品缺乏競爭力。
信息安全是否能夠成為國產芯片和軟件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的切入點?通過來自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中航工業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神舟航天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等航天及航空領域專家的介紹,或許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在航天及航空這些對安全性要求很高而相對封閉的系統領域,國產芯片和軟件都取得了成功的發展和應用。隨著工控領域信息安全問題的日益凸顯,采用國產芯片和軟件應該是實現自主可控的先決條件,也會是工控領域實現信息安全順理成章的選擇。當然,國產并不等價于安全,信息安全領域可以說是一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真正的工控安全還需要業內各界不懈的努力。但正如一位專家所言:“自主不一定安全,但不自主一定不安全”。
會場現況
生態系統建設:必須補足的短板
國產芯片和軟件在工控領域生態系統建設的薄弱可以說是與會專家的共識,如何建立完善、健康的產業生態系統也成為業內專家的關注重點。本次研討會本身無疑就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嘗試。
本次研討會匯集了業內72家不同單位的逾百名專家參加,除了工控廠商和芯片廠商,還包括政府機構、軟件廠商、垂直行業廠商、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各界專家。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的專家從宏觀層面介紹了我國信息安全領域所面臨的問題;北京神州、天津麒麟、中軟、南京百敖等企業代表介紹了工控領域軟件發展經驗;北京電力、廣利核、國電南瑞、中電和瑞等公司的代表則重點介紹了電力、核電、交通等垂直行業中國產芯片及軟件的發展情況;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中航計算所、西北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所代表也介紹了各自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信息安全也許會成為國產芯片和軟件在工業控制領域拓展的切入點,但是,要想實現真正意義的互利共贏,形成持續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產品和服務才是決定性因素。能夠深入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切實解決用戶問題,為用戶需求提供最精準匹配的產品和服務,這才是良性發展的基石。本次研討會恰好提供了一個產業鏈各方溝通交流的平臺。
宋黎定所長表示,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將秉承“集智創新,聯合攻關”的原則,后續將進一步推動業內各領域的深入合作,為我國工業控制領域信息安全建設發揮作用。
工業控制系統廣泛應用于核工業、石油石化、電力電網、軌道交通等基礎性關鍵行業,工業控制系統系統的信息安全事關國計民生。關鍵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勢在必行,國產芯片和軟件應用于工控領域可謂前景可期,但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