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日前宣布向旗下中國合資公司授權x86專利,這項技術一直被認為是AMD和英特爾皇冠上的寶石。對此,《福布斯》雜志網絡版撰文稱,這筆交易標志著中國一項高科技戰略的高潮。
中國在10年前啟動一項新戰略,通過與國外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實現技術轉移,發展本國科技產業,該戰略讓中國相繼獲得移動技術、存儲、網絡、ARM處理器等重大技術能力,而最新達成的x86授權協議讓中國的戰略功德圓滿,獲得了科技行業幾乎一切重要的技術。
利潤分配不均之痛
兩天前,AMD宣布與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中科院下屬投資部門)成立合資公司,同時向該合資公司授權x86專利,開發僅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服務器芯片。
此舉可謂意義重大,它不只是中國在技術能力方面翻開的一個新篇章,還標志著中國一項高科技戰略的高潮。
大約從2005年開始,中國的領導層開始著力部署一項戰略,以打造和控制手機、PC、服務器、芯片以及其他主要技術中的核心知識產權。當時,一方面網絡設備公司華為已經證明其能夠打進國際市場,與思科等大品牌們等一爭高下。
另一方面,中國卻一直承受著名為“DVD錯誤”(the DVD Mistake)的痛楚。所謂“DVD錯誤”,是指科技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利潤分配不均衡現象。當時,中國公司壟斷了全球DVD產品的制造,但行業大部分的利潤卻跑到了國外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口袋中,他們制定行業標準,然后向中國公司授權。
時任清華大學信息科學院副院長的牛志升曾在2007年對筆者說:“我們必須開發自有標準,這樣我們才能擁有自己的產業。”
而主要問題一直是,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起初,中國公司試圖打造自有產品,比如龍芯。
據希捷公司前CEO比爾·沃特金斯(Bill Watkins)稱,中國的商業園區當時試圖通過基本免費的工廠設施和巨大的稅收優惠來吸引西方公司。
通過合資公司控制知識產權
然而,真正扭轉局勢的卻是合資公司。中國通過與市場領先的國外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實現技術轉移及控制,這些外國公司通常正面臨著財務壓力。以下是近年來比較知名的合作案例:
——2015年,惠普作價22億美元,將旗下服務器和存儲集團51%的股權售予清華大學下屬公司清華紫光。眼下,兩家公司正通過名為華三通信(H3C)的合資公司向中國客戶銷售企業技術。在達成協議時,惠普正處于艱難的財務困境中。
——2015年11月,全球知名硬盤廠商西部數據與清華紫光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并銷售計算機軟件技術、計算機系統、信息系統和解決方案等。雖然紫光退出了西部數據收購硬盤制造商閃迪的交易,但其對西部數據的興趣并沒有變。
——在收購美光公司失敗后,清華紫光在2014年與臺灣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生產存儲芯片。
——2014年,蘇州中晟宏芯電子科技公司獲得IBM授權,生產基于IBM Power架構的服務器芯片。
此外還有:微軟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合作,開發本土版的Windows 10系統;高通在貴州成立公司,開發和銷售服務器芯片。
還有一個需要提醒的點是,這些交易的發生并非是孤立的。
市場研究公司IDC分析師凱蒂·富奧克(Kitty Fok)指出,這些交易中大多都存在相同幾家機構的身影:清華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和中國科學院。
x86專利授權讓中國的高科技戰略圓滿
對美國科技巨頭們來說,這當然不是個好消息。中國仍舊是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科技市場之一。根據IDC的數據,阿里巴巴去年采購的服務器數量甚至與巴西全國相當。
然而“壞消息”是,中國買家們正大舉涌向本土供應商。在2011年,國外公司占據中國的網絡、服務器、PC和智能手機市場69%到81%不等的份額(按交易價值計算)。而到了2015年,其份額下跌到了36%至49%。
不管這種轉變是由政府施壓所致亦或是因為價格因素自然發生,它就是發生了。
實際上你可以說,AMD宣布的這筆交易讓中國的戰略功德圓滿。仔細統計此前所有這些交易你就會發現,中國公司已經獲得了制造幾乎所有產品的專門知識——移動技術、存儲、網絡、ARM處理器,惟獨堪稱是全球大多數PC和服務器技術基礎的x86芯片技術中國沒有掌握。
雖然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Lisa Su)未詳細說明,但她確實在電話會議中表示,授權協議將涉及x86技術。
中國近期達成的這些交易將對三星、英特爾、西部數據等組件廠商們提出挑戰。對這些公司來說,它們的避風港——技術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建造和運營最復雜的制造工廠——似乎正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