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市場一片沉寂之中,芯片板塊異軍突起,成為上周市場領頭羊。行業分析師表示,近期芯片商發布的業績普遍好于預期,半導體行業正走上復蘇軌道,預計今年接下來的時間里將持續改善。
芯片業整體回暖
美股芯片板塊上周表現突出,費城半導體指數全周上漲4.4%,顯著跑贏標普500指數同期0.3%的漲幅。主要個股中,芯片設備生產商應用材料公司(AMAT)大漲15.55%,成為標普500成分股中表現最好的個股,芯片巨頭美光上周上漲13%,西部數據上漲11.6%,Qorvo上漲9.8%,均躋身標普500成分股漲幅榜前十位。
芯片板塊的良好表現與業績復蘇密切相關。北美半導體設備暨材料協會(SEMI)最新公布的季度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硅晶圓出貨量呈現上升趨勢,總出貨面積為25.4億平方英寸,環比上升1.3%。
多數芯片企業業績好于預期。應用材料公司上周發布的最新業績顯示,上季與NAND閃存相關的訂單數量同比接近翻番,達到10億美元,并預計2016財年全年將保持強勁態勢。韓國芯片巨頭海力士預計,受移動設備和服務器需求推動,第二季度DRAM發貨量有望實現環比15%左右的增長,NAND閃存發貨量增幅可能超過30%。
臺灣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預期,受益于供應鏈持續回補庫存,加上部分第一季度的訂單遞延出貨,第二季度合并營收有望達到2150億至2180億元新臺幣,環比增長6%-7%。臺積電預計第二季度包括通訊等產品線將全面成長,其中以消費性及工業產品增幅較大。臺灣手機芯片廠聯發科預計第二季度合并營收有望達到693億至738億元新臺幣,環比增長24%-32%,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機市場需求升溫,客戶積極回補庫存。
下半年有望重返增長
此前受PC需求疲軟、智能手機增速放緩、閃存價格下跌以及庫存調整等不利因素影響,去年芯片行業整體表現艱難。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芯片業收入下滑1.9%,全球前25大半導體生產商合計收入增長0.2%。造成2015年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電子設備需求下滑、強勢美元在部分市場的持續影響以及庫存高企等。
不過近期芯片商發布的業績整體企穩,對未來的業績展望也較預期更為樂觀,令市場對芯片業未來一段時間的表現抱有期待。分析師認為,芯片業下半年有望重返增長軌道。
富國銀行分析師日前表示芯片行業正在復蘇,將芯片板塊投資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增持”。該分析師預計2016年芯片行業增速將達到7%,2017年達到8%-14%。過去五年半導體行業的增速在大多數時間里低于同期經濟增速,這意味著電子產品購買延遲以及已安裝電子系統老化將創造巨大的潛在需求。預計同比改善的信號將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某個時點出現,且大多數芯片終端市場都將好轉,包括工業、通信基礎和PC端等。
Gartner日前將2016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預期從此前的下滑4.7%調整為下滑2%,并預計2017-2018年半導體廠商為了將10納米制程與3D NAND閃存推向量產,將會有大筆資本支出,從而帶動資本支出增速分別提升至4.4%與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