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召開的“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專家、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曹沖坐不住了:中國已經發射了20顆北斗衛星,怎么還沒出現一款“國民級”應用?另一方面,美國加快了大數據與空間位置服務的對接,據知卓資本與網絡創始人陶闖透露,優步出資成立研究院,一下子挖走了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系20多位專家。在投資人看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空間信息服務,正在成為資本大量涌入的下一個“風口”。
30%智能手機開通北斗功能
這些年,北斗導航的發展數字相當亮眼:2013年北斗芯片出貨量100萬片,2014年達1000萬片,去年達到1億片。全球600多種手機中,有80%是帶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其中30%已經開通北斗功能。2009年,曹沖到美國高通公司訪問時,他們就已經把北斗納入芯片規劃,在中國開放北斗接口3個月后,高通芯片能夠搜索北斗信號。
當下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洲的伽利略等若干增強系統共同組成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從今年開始,4大導航系統都開始投入到位置服務。“很多廠家把4個系統補到芯片里面去了,如果一個芯片廠家只做3個系統,銷量就沒有人家好。”曹沖說。這意味著,4大導航系統從“別苗頭”到通力合作———因為精準定位并非單個系統單打獨斗的事,經過頭頂的衛星數量越多,定位越精準。
當4大導航系統均開放位置服務后,哪家公司能發展壯大就各憑本事了。去年北斗產業的總體產值達到1735億元,年增長率達30%以上,但在投資人眼里,這個量級還遠遠不夠。曹沖認為,全球導航的基礎設施已經搭好,關鍵看應用開發;陶闖也說,北斗產業還在嬰兒時期,發展潛力巨大。
提供位置服務需要想象力
想做出超越蘋果手機的人不少,在曹沖看來,機會就在眼前———推出能在室內精確定位的手機。
根據百度提供的報告,現在百度地圖每天為每位使用者節約的時間總和是27年,不過這只是室外導航。早在5年前,北斗導航已宣布室內定位精度可達1米,也就是能區分高架上下,樓層第幾層,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一片藍海卻被人忽視了。曹沖說,如果以做室外定位的方式來做室內定位,是很難的,但是可以轉換思路。比如把手機中的陀螺儀、電子羅盤等幾個傳感器連起來,電子羅盤的指示方向精度是1-3度角,以大樓一層某處為基準,走100米最多偏差3米。
“對于北斗導航,國人的理解似乎還停留在表面,許多公司進軍導航市場,殊不知這塊領域早已殺成紅海。事實上,依靠北斗提供的空間服務能挖掘出很多機會,卻還沒有人做,這是當前北斗產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曹沖說。
很多時候,機會并非來自于技術,而在于想象力。陶闖說,有一家美國房產公司,通過衛星查看地塊的陰影面積,推測該地塊的升值潛力。一般來說,陰影面積越大的地方,造樓越快,說明該地區財政狀況越好,投資價值高。另一家公司通過行車記錄儀記錄每個人的駕駛習慣,如果一個人的駕駛習慣特別不好,會標記為紅色,普通車在開車時遇到紅點駕駛者,就可有心避讓。這些產品都能讓消費者掏腰包。
推動更多改變生活的應用級產品
到明年,如果你晚上在街上看到一輛掃地車在工作,但卻沒有駕駛員,千萬不要緊張,這是裝有北斗芯片的無人駕駛清潔車,對于精確度達到1米的北斗導航系統來說,很容易指揮這樣的工作車沿著街道行動。
物流產業同樣能夠依靠北斗導航變得耳目一新。比如在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有一件帶有導航功能的外衣,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傳感器,當需要往左邊走時左側震動,右邊走時右側震動。“這件衣服能為200多萬名中國物流工人提高效率。”陶闖說。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衛星導航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郁文賢表示,“十三五”期間北斗導航將推出更多民生產品,為上海時尚之都起到引領作用。
不久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長三角衛星導航應用示范工程”在上海通過驗收,為北斗產業化探索出一條道路,在上海北斗西虹橋基地,一條匯聚了近百家北斗導航和位置服務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已經聚集———上游有專注于芯片研發的北伽公司,中游有專注北斗高精度測繪的華測公司,下游有開發學生定位機并提供位置服務的美迪索科和位盟公司。預計到2020年底,這條產業鏈上的企業累計銷售總額將超過100億元,而整個北斗產業規模可超4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