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傳聞稱,在魅族2017年的手機產品規劃中出現了搭載高通芯片的魅族手機,并借此推斷,魅族將很快或者已經與高通簽訂了專利授權協議。果不其然,就在傳聞的次日,推斷就變成了現實,即魅族與高通正式簽訂專利授權協議。鑒于此前魅族在中國多數主流手機相關企業均與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的大勢之下,以種種理由不與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甚至因此引發高通在中國、德國、法國和美國對自己發起專利訴訟,此次雙方的簽約意義深遠。
首先對于魅族來說,正如魅族科技總裁白永祥所言:這次合作一定會為用戶、渠道、股東、員工共贏的局面添磚加瓦。白永祥所言頗有道理。在過去的2016年,雖然魅族先后發布了近14款左右的機型,但由于未能與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而無法“名正言順”地在手機中使用高通芯片,導致其盡管手機發布的款式在國產手機廠商中名列前茅,但從實際的市場表現看卻并不理想。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缺席了高通的芯片,魅族的手機始終不能抹去其給市場和用戶一直留下的中低端品牌的烙印,同時也讓市場和用戶失去了更多的選擇,尤其是在智能手機產業遭遇創新瓶頸,更多創新需要來自底層芯片創新的驅動(例如被業內看好的AR/VR、AI等最終決定其實際表現和體驗的是核心底層芯片的創新和支持)的當下,缺乏高通芯片的支持和助力,始終是魅族手機進一步發展和前行的“痛”,也是業內為何一直呼吁魅族應盡快推出搭載高通芯片魅族手機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和用戶體驗的主要原因。所幸的是,隨著此次魅族與高通專利授權協議的簽訂,業內、市場和用戶的期望將在不遠的將來變成現實。
其次對于高通來說,因屢屢不與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而被某些業內人士稱為“最后的武士”的魅族最終與自己簽訂專利授權協議,加之此前已經有120多家中國手機等相關企業與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再次證明了高通專利授權商業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其給相關授權企業帶來的價值。
提及給企業帶來的價值,眾所周知,過去的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廠商高速擴張,華為、OPPO、vivo等均有驚人的增長,但是摩根士丹利(大摩)預言,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恐會觸頂。究其原因,主要是在2016年,華為、OPPO、vivo的高速增長攫取到了大部分的換機用戶,而鑒于2017年蘋果和三星新的旗艦機對諸多新技術的采用,勢必會分流新的換機用戶.基于此,海外市場的爭奪對于中國手機廠商就顯得尤為重要。若受限海外市場布局、缺少專利支持等因素,國內手機廠商將只能局限在國內市場銷售,不僅增長有限,激烈的價格競爭可能進一步壓縮獲利空間。
由此來看,要想進一步發展(更多獲取市場份額和利潤),海外市場將是2017年中國手機廠商的重點,這之中專利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基于之前小米、OPPO和vivo先后在海外市場遭遇專利訴訟得現實,專利壁壘依舊是多數中國手機廠商“出海”難以逾越的“軟肋”,不過隨著中國手機廠商與高通專利授權協議的簽訂,該“軟肋”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化解。需要說明的是,從近期諾基亞對蘋果在多國、多項專利的訴訟看,未來海外市場專利壁壘只能是有增無減,這似乎再次證明了國內多數手機廠商與在通訊產業具有強大創新和專利儲備的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戰略的明智和正確。
除了上述給相關簽約企業帶來的實際價值外,魅族最終與高通專利授權協議的簽訂也說明盡管認知的道路曲折,但中國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尊重最終還是彼此達成了共識,而這種共識,勢必會間接增加中國企業的創新力和專利的積累,這一點從最早與高通簽訂專利授權協議的中國廠商華為的表現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通過與蘋果簽訂專利交叉授權且在專利交叉授權數量上遠超蘋果、在中國、美國首先發起對于三星的專利訴訟、在美國起訴T-Mobile專利侵權等,華為已經是中國企業尊重知識產權基礎上自我創新的代表,且這種創新在促進當下中國手機產業的轉型、升級,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中實現了自我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此次魅族與高通專利授權協議的簽訂,不僅是簡單地對于簽約雙方的共贏,更是對于中國手機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的檢驗,并對未來中國手機廠商的戰略布局和業務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