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廠聯電獲準授權28 納米技術予中國子公司聯芯集成電路制造(廈門),聯芯28 納米預計第二季導入量產,將搶攻中國手機芯片市場。
聯芯甫于去年底投產,目前以40 納米制程技術為主,月產能約1.1 萬片規模。
聯電今天公告,獲準技術授權28 納米技術予中國子公司聯芯,技術授權金額2 億美元。聯電表示,聯芯將盡快導入28 納米制程,預計第二季可進入量產,將搶攻中國手機芯片市場;聯芯預計至今年底月產能將擴增至1.6 萬片規模。
至于2 億美元技術授權金,聯電指出,將依進度認列,只因與聯芯為母子公司關系,對損益無影響,僅有現金收入。
N-1規則,14nm量產后的推進
根據臺灣規定,投資大陸的技術要比臺灣的落后一代,也就是所謂的“N-1”規則,聯電這次進入大陸,是因為其14nm正式投入量產。
23日也宣布,自主研發的14nm鰭式場效晶體管(FinFET)制程技術,已成功進入客戶芯片量產階段,良率已達先進制程的業界競爭水平,此制程將幫助客戶開拓嶄新的應用于電子產品。
聯電CEO顏博文表示,這次達成14nm量產的里程碑,象征聯電成功攜手客戶,將先進技術導入市場,同時與其他客戶的合作也在順利進行中,將持續優化此制程,充分發揮14納米FinFET在效能、功耗和閘密度所具備的優勢,以驅動次世代硅芯片于網絡、人工智能和各類消費產品等各領域的應用。
聯電14納米 FinFET制程效能競爭力已達業界領先標準,速度較28nm增快55%,閘密度則達兩倍,此外,功耗亦較28納米減少約50%。 此14nm客戶芯片現正于聯華電子臺南的Fab 12A晶圓廠生產中,未來將因應客戶需求,穩步擴充其14nm產能。
聯電宣布自主研發的14納米鰭式場效晶體管(FinFET)制程技術, 也宣告聯電已決定將廈門聯芯的晶圓制程推進到28nm量產,搶食在大陸制造最大一塊的手機和網通芯片代工商機。
顏博文強調,14納米FinFET制程效能競爭力已達業界標準,速度比28 nm增快55%,閘密度達兩倍,而且芯片功耗也較28nm減少約50%。
28nm進攻大陸,中芯國際受沖擊?
聯芯集成電路是聯電和廈門政府合作的12寸晶圓廠,計劃開始于2015年,而到2016年6月,該工廠已經交付投產,并在7月底投入試產,良率也高達98%。在產能布建上,2016第4季月產能約達3千片,從2017年開始,逐季擴充產能,2018年第二季平均月產能就可達到2.5萬片規模。
業界人士認為,聯芯55/40納米米制程可用來生產嵌入式芯片、CMOS影像感測器、通訊芯片等,高通將成為聯芯主要客戶之一。
目前,聯電28納米制程采用嶄新的應力技術(SMT, t-CESL, c-CESL) 與嵌入式SiGe,以強化電子遷移率的表現,專為需要高效能與低功耗之應用產品所開發。目前已采用28HLP SiON 與28HPM/HPC HK/MG 制程量產多家客戶產品。聯電現正積極擴增28納米產能,以滿足客戶對此廣受歡迎制程的高度需求。
28HLP – 采用強化的SiON技術
聯電高效能低功耗(HLP) 制程為40納米平順的制程移轉途徑,具備了便于設計采用,加速上市時程,以及優異的效能/成本比。針對有高速要求的客戶應用產品,此制程提供了大幅提升的效能與功耗,速度可較業界其他晶圓專工廠提供的28nm SiON制程提升10%。
28HPM/HPC - 采用高介電系數/金屬閘極堆疊技術
聯電28HPM/HPC 技術廣泛支援各種元件選項,以提升彈性及符合效能需求,同時針對多樣的產品系列,例如應用產品處理器、手機基頻、WLAN、平板電腦、FPGA 及網通IC等。具備高介電系數/金屬閘極堆疊及豐富的元件電壓選項、記憶體位元組及降頻/超頻功能,有助于系統單芯片設計公司推出效能及電池壽命屢創新高的產品。
在聯芯進入28nm之后,因為聯電的良率明顯比中芯國際的穩定,而這個制程更是中端手機芯片和高端網絡芯片的必備制程,他們進入大陸,勢必會給中芯國際造成沖擊。對于中芯來說,需要應對的問題又多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