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來,基本面變化成為市場熱點轉換的重要邏輯之一,包括有色金屬、造紙、食品飲料等諸多行業板塊均受到了市場資金的積極關注。而在智能手機技術更新換代、包括AR、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不斷成熟以及芯片國產化趨勢的引領下,半導體行業的景氣度亦逐漸升溫,并成為場內的熱點領域。
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本月2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8月份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350億美元,環比提高4.0%,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3.9%,實現連續第13個月出現同比增長,并首次站上350億美元大關。對此,東方證券表示,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我國銷售額居全球首位,在半導體市場下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國內企業有望直接受益于產業的高景氣度。
而在“十一”長假后的首個交易日中,半導體板塊整體也實現了優異表現,整體大漲逾2%,包括韋爾股份、長電科技等強勢股均以漲停報收,士蘭微、四維圖新、揚杰科技、亞翔集成、兆馳股份、江豐電子、富瀚微、盈方微、三毛派神等個股漲幅也均超過5%。相關概念股同樣也是場內主力資金競相追逐的目標,四維圖新、三安光電兩只個股昨日大單資金凈流入均超億元,分別為35593.47萬元、10484.31萬元,此外,包括木林森、華天科技、揚杰科技、兆馳股份、長電科技、深科技、上海貝嶺、海特高新等18只概念股昨日資金凈流入金額也在千萬元以上。
與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對應的是,我國半導體行業整體產值仍相對較低,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半導體產值占全球總產值比例不足10%,與美國、日本、荷蘭等世界半導體裝備制造強國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行業龐大的銷售規模為我國半導體制造企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而中銀國際證券也表示,我國半導體產值比值雖然相對較低,但保持著穩步提高態勢,這一方面反映了全球半導體產業向我國轉移的趨勢,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事實上,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正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產業內企業特別是上市龍頭企業業績已實現快速增長,根據渤海證券研報中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達到520.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50%;上半年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2.90億元,同比增長57.01%,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80%。而根據三季報業績預告顯示,截至昨日,行業內已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的相關公司有逾七成業績預喜,乾照光電、方大化工、華燦光電、歐比特、新綸科技、晶盛機電等公司均有望實現業績翻番。
通過梳理發現,四季度半導體產業將維持高景氣度已成為研究機構的共識,部分機構甚至直言半導體行業的景氣周期已經啟動并有望開始長牛走勢,具體到投資策略上,產業鏈中芯片封測環節的相關上市公司受到了機構的集中看好,安信證券便表示,我國半導體行業長牛進程已經開啟,芯片封測環節技術要求相對較低、設備需求量大、國內封測企業成長迅速,有望成為進口替代的關鍵領域。建議關注獲得或有望獲得大基金戰略投資的封測設備企業,推薦標的包括長川科技、至純科技、晶盛機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