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長期重視基礎研究,才有工業的強大”——任正非
8月31日,德國柏林IFA 2018,余承東對外宣布了麒麟980的到來,這是全球首款商業化的7nm工藝手機芯片,領先于競爭對手高通、蘋果、三星。
9月5日,上海東方藝術館,面向國內媒體,華為Fellow艾偉詳盡介紹了麒麟980的產品細節,一覽麒麟980的七項全球第一,讓人驚嘆不已。
麒麟980的到來,開啟了手機芯片的7nm時代,帶來了CPU、GPU、NPU的大幅性能提升,將手機芯片提升到了全新高度,也讓華為Mate20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從籍籍無名,到領跑世界,麒麟芯片與華為手機一起成長,創造了中國芯片史的美妙傳奇,也助推了華為手機走上全新高度。麒麟980是一個里程碑,背后卻是華為長期重視基礎研究的厚積薄發,麒麟芯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麒麟980,到底有多強?
麒麟970是全球第一款搭載NPU單元的AI芯片,已經大獲成功,不僅助推了華為Mate、P兩大旗艦系列手機銷量再創新高,還助力華為nova3 首月銷量突破200萬部,可謂是一代超芯。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麒麟980的技術創新依舊是威猛驚艷,而不是某知名芯片廠商那樣的擠牙膏式版本更新。在華為眼里,如果沒有足夠的創新突破,還不如不做,這一點很服華為,對自己夠狠。
我向來不喜歡堆砌太多技術參數,大多數網友也看不懂,看圖說話,麒麟980坐擁七項全球第一分別是:全球首款7nm手機SoC、全球首款Cortex-A76 based內核CPU、全球首款Mali-G76 GPU、全球首款支持2133MHz LPDDR4X、全球首款雙核NPU、全球首款Cat.21 Modem(峰值下載速度1.4Gbps)、搭載全球首款1.7Gbps WIFI。
簡單通俗地說,那就是:制程工藝最牛、CPU最強、GPU最強、內存通道最強、NPU最強、4G上網最快、WIFI網速最強。
在CPU方面,麒麟980的性能比麒麟970提升了75%,能效同步提升58%,比高通的驍龍845性能領先37%、能耗降低32%。在GPU方面,麒麟980比麒麟970性能提升46% ,能效提升178%。
雙核NPU+第四代自研雙ISP,麒麟980的AI能力超群,圖形圖像識別能力一步步甩開對手幾條街,每分鐘識別圖像張數的對比,高下立見,麒麟980 每分鐘識別4500 張,識別速度相比麒麟970提升120%,高通的驍龍845 識別2371 張,蘋果A11 只能識別1458 張。
與此同時,麒麟980在視頻處理、體態感應等諸多維度得能力也是大幅提升,能力深度和寬度都增加了,形成了對高通驍龍系列高端芯片的全面逆襲。實話實說,過去沒人敢想超越高通這個事兒,現在麒麟980卻真正做到了,華為芯片低調那么多年,現在終于站在世界之巔。
麒麟芯片奮斗史,成功不是偶然的
華為手機的成功是一個傳奇,卻并非偶然,因為他們是靠產品贏得了消費者,好產品從來不會說謊,而麒麟芯片是華為手機的超級武器。最終,麒麟芯片助推了華為手機的成功,華為手機也帶動了麒麟芯片的成功。
麒麟背后的華為芯片部門,已經成立十四年,積累了雄厚的研發實力,匯聚了大量頂尖科學家,其中的一位便是麒麟芯片規劃負責人艾偉。
艾偉的頭銜有點特別,叫做“華為Fellow”,意思是華為內部院士,是華為內部最頂尖的科學家。公開資料顯示,華為現在有三十多名“華為Fellow”,華為Fellow不但自己是頂尖科學家,還會承擔起培養人才的重任,一邊領導研發,一邊傳播火種。
從麒麟920,到麒麟980,是麒麟芯片的脫胎換骨之路,也是華為手機強勢崛起之時,一代更比一代強,一代更比一代用戶多。
當然,很多網友會說,高通驍龍810當年發燒厲害,給了麒麟趕超機會。這個因素的確對華為有利,卻不是最核心的,麒麟970成為全球第一款商用化的AI手機芯片,此時高通驍龍是眼睜睜地看著麒麟搶走第一。
眾所周知,華為每年有巨量的研發投入,其中,30%投入到了基礎研究,麒麟980的驚艷出世不是偶然,華為手機的成功不是偶然。
麒麟980立項于2015年,歷時36個月研發,進入SoC工程化驗證已是2017年,去掉早期芯片驗證時間,剩下的量產周期僅約半年左右。麒麟芯片團隊不愧是華為鐵軍,硬生生地完成了既定目標,迎接即將面世的華為Mate20。
每一代麒麟芯片都有很多創新,既沒有裹足不前,也沒有自大冒進,而是緊跟華為手機的創新方向。集成NPU,構建芯側AI平臺,是麒麟芯片一次格局大突破,一舉成為行業領跑者,也讓華為成為AI手機的全球創新領跑者。
2017年,任正非在加拿大進行了一次演講,其中講到“華為認為,沒有基礎技術研究的深度,就沒有系統集成的高水準,不搞基礎研究,就不可能創造機會、引導消費”。
華為重視基礎研究,不光是通信、芯片等硬技術層面,還在數學、美學等方面深度研究,在全球設立有很多研究所,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家、數學家、美學專家,最終讓華為手機擁有了全維度、系統級、人文化的科技能力、美學能力。
華為創新經:用戶體驗至上,人才為先,系統協同
麒麟芯片是獨立運作的,華為手機是麒麟芯片的客戶,消費者是華為手機的用戶,所以,麒麟芯片的終極用戶是消費者,華為手機的用戶體驗才是第一位。
麒麟980的一切技術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更不是為了爭幾個全球第一名聲,而是為了讓華為旗艦手機擁有最強大的性能和體驗。麒麟芯片一代代進步,產品需求來自于華為手機,跟著手機創新方向而不斷創新迭代,麒麟980的首位客戶是華為Mate 20。
華為Fellow,這個身份很獨特,全華為只有三十多位,由華為Fellow艾偉領銜規劃麒麟芯片,足見麒麟芯片的人才深度和厚度。而對于華為手機來說,則需要更多維度的人才,華為手機的成功也是華為人才戰略的成功,大量頂尖的人才匯聚在一起,進行有序、科學的系統協同,自然創造出非凡的技術產品成果。
華為有著嚴密高效的管理系統構架,可以充分發揮各部門各團隊的力量,保證了集團系統級戰略優勢,也最大程度地支持戰術靈活性。像麒麟,屬于華為芯片部門,卻主要服務于華為手機業務,這類跨大部門協同在別的公司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在華為卻可以高效運轉,這是一種獨特能力。
當然,說易行難,華為創新有自己的節奏,麒麟芯片創新也有自己的節奏,舞臺中央的主角是華為手機。10月16日,華為Mate 20將在倫敦全球首發,這位必然是2018手機界的聚光點,麒麟980芯動九月,華為Mate20燃爆十月,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