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格力電器公布2018年年報,其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981.2億元,同比增長33.61%;實現凈利潤262.02億元,同比增長16.97%。
“言出必行”董明珠,卻未被花旗看好
據算力智庫了解,若加上利息收入,那么格力的營業總收入達到2000.24億元,董明珠此前所立下的“2018年達到2000億元”,剛好達標。
不僅如此,格力與小米為期5年的“十億賭約”,也就此分出勝負。2013年,董明珠和雷軍約定:5年之內,如果小米的營業額能夠擊敗格力,那么董明珠就輸給雷軍1元錢。董明珠當時立刻接話回嗆,要賭就賭10個億。
根據三月底小米發布的財報可知,其2018全年營收為1749億,足足比格力少了251億多。發布財報時被問及賭約的雷軍,也只是笑著回答,董明珠跟他一直保持著聯絡。
“逢賭必贏”的格力雖然2017年未分紅,但也趁著業績大漲慷慨出手,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15元(含稅),共計派發90.24億元,余額轉入下半年分配。
縱然數據良好,但格力顯然并未獲得花旗的歡心。4月29日早,花旗集團下調格力電器評級,將其目標價由58元下調至47元。花旗分析師表示,格力2018年派息比率48%低于2017年的60%,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點。
但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又是另一番景象。格力評級下跌,股價反而上漲:截至4月29日收盤,格力股價上漲2.01%,報價57.31。
其實早在月初,格力股價也經歷過一波暴漲。算力智庫此前也曾有過分析,格力在8日宣布公司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或將變更,之后股價一路拉升,甚至一度攀至65元,創歷史新高。但截至發稿日,格力股權轉讓一事仍沒有定論。
“追”美的多元化布局
從業務布局來看,空調依然是格力的營收主力。
2018年空調營收額為1556.82億元,占營收比重達到78.56%,同比增長26.15%;生活電器和智能裝備分別實現37.9億元、31億元的收入,實現46.19%、64.9%的增長,在整體營收中占比為1.91%和1.57%。
除此以外,格力還有一項較為重要的“其他業務”,即為供應商集體采購原材料,再轉售給他們,而供應商會將所得原材料,加工成零配件再銷售給格力。這項業務的營收占比為13.9%,同比增長83.97%。
雖然其他三項業務的增速都超過空調,但從收入來看,格力對其的依賴程度不言而喻。與之相對的是,美的2018年實現總營收2596.6億,比格力多出29.8%,其中消費電器收入為988億,占總營收的41%。可見,美的的多元化更為成功。
而格力也對此作出反擊,從公告來看,多領域的業務布局將成為公司2019年的重要發展方向。
其一是加強線上銷售,推廣新型產業產品;
其二是加快手機更新迭代速度,同時在5G手機技術研究上實現突破,為格力5G手機推出奠定基礎;
其三則是要加快推進芯片技術研究和芯片產品研發進度,聚焦芯片可靠性及算法研究,完成自研芯片的全面替代。
此外,格力還將推進物聯網、智能家居、新能源等行業的技術研究。
這場向美的發起的多元化之戰,究竟誰能笑到最后?
作者: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