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強調開放的ARM近期受美國影響決定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這顯示出中國采用ARM架構研發自主芯片依然未能完全自主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將迫使中國研發完全自主控制的芯片架構,而已有一定基礎的RISC-V或許將成為中國的新選擇。
強調開放的ARM為何未能擺脫美國影響
ARM能成為移動芯片市場的霸主,占有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與它所堅持的開放有很大關系。ARM自身不直接生產芯片,其僅是研發IP內核,對芯片設計企業進行授權,以授權費作為它的主要收入來源。
ARM是一家英國公司,已被日本軟銀收購,不過總部依然留在英國,但是其有研發中心和研發人員在美國,這就導致它的諸多專利和技術均源自美國,這讓它即使是一家非美國的企業依然在許多方面受到美國的限制。
正因此,導致它在這次美國影響之下不得不暫停與華為的合作,這無疑將嚴重損害ARM所堅持的開放性,對于中國芯片企業來說尤其如此,原來即使的如此強調開放性的ARM對于中國的芯片產業來說依然是不安全的,這將迫使中國芯片產業重新思考自己的發展路徑。
中國應該研發自主芯片架構
如今中國芯片產業正處于繁榮期,國內的芯片設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這個行業剛剛興起之際,中國應及早確立自主芯片架構,以迅速形成自己的生態體系,否則待到日后國內芯片產業已徹底形成對ARM的依賴的時候再轉而發展自主芯片架構的難度會更大。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市場和服務器芯片市場,而且預計在物聯網市場興起后中國也將是全球最大的物聯網芯片市場,這龐大的市場完全有足夠的市場空間支持我們發展自主芯片架構。
對于中國來說,要么是重新開發完全自主的芯片架構,要么是收購現有市場上的芯片架構企業,本來早幾年英國企業imagination出售MIPS的時候,中國有意收購,但是最終未能成功,除了這些路徑之外,當前剛剛發展的RISC-V或許成為中國的一個選擇,而中國芯片行業也表示出了對RISC-V的高度熱情。
RISC-V為美國伯克利大學的一個研究項目,其以完全免費、開放的方式允許企業對其進行商業開發,重要的是由于這個體系才剛剛開始尚未有美國企業取得優勢的專利,也正因此包括一直呼吁開發自主芯片的知名院士倪光南擔任了RISC-V 開源指令集架構聯盟理事長,在ARM終止與華為合作的影響之下,RISC-V或許會成為中國的選擇之一。
對于中國來說,采用RISC-V架構還有一個好處是它對芯片制造工藝的要求不高,據稱目前開發出的Rocket處理器,在采用28nm工藝生產的情況下性能較ARM Cortex-A5性能更高、功耗更低,而目前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已成功投產28nm工藝、中芯國際正在推進14nmFinFET工藝的投產,如此一來中國將可以在自主芯片架構、芯片設計到芯片制造等都實現自主控制。
柏銘科技認為,對于中國來說,ARM終止與華為的合作,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相當明確的信號,即是如果沒能在芯片從架構到制造都實現自主控制,中國很難保障芯片產業的安全,中國是時候對芯片產業的方向作出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