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久宣傳之下,華為電視改了個名字以智慧屏進入市場,售價3799元起,而智慧屏Pro版售價更達到4799元起,其售價較同行高出太多,要以如此昂貴的價格在電視市場打開局面并不容易。
華為電視相比競爭對手缺乏足夠優勢
華為以榮耀品牌推出電視產品,命名為榮耀智慧屏以區別于傳統電視,總結來說榮耀智慧屏的特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搭載自研鴻蒙OS和鴻鵠芯片;二是Pro版本配置了攝像頭,引入視頻通話;三是快速投屏無須下載APP,無縫對接手機端。
華為電視搭載自研鴻蒙OS和鴻鵠芯片其實相較競爭對手并無太大優勢,目前國產電視企業推出的智能電視均搭載了性能強大的移動芯片和安卓系統,華為海思占國內電視芯片市場的份額近六成,還有部分市場份額由晨星所占有,鴻鵠芯片采用的雙核A73+雙核A53架構并非首創,在性能方面并無突出優勢;安卓系統則遠較華為鴻蒙系統要成熟和完善,鴻蒙系統還要經受市場的驗證。
榮耀智慧屏Pro版本搭載了攝像頭,支持視頻通話,這并不新鮮,國產電視企業早已在電視上配置攝像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接受度不足,導致中低端電視普遍沒有配置攝像頭。當然華為為了突出自己的特點采用了升降攝像頭設計,這一設計已不鮮見,手機企業已開始在千元機上采用升降攝像頭設計,并無法有效提升榮耀電視的逼格。
榮耀電視可快速投屏無須下載APP,無縫對接手機端,這一電視與手機交互方式其實同樣已廣為電視企業所采用,海信、小米等的電視均可以實現這一功能。其他諸如智能家居管理等,國產電視企業采用安卓系統同樣已經實現,華為電視所強調的這些功能相比起傳統電視企業來說并無獨到的優勢。
相反在榮耀智慧屏發布之后,反而面臨著競爭對手的質疑,小米的高管就質疑指鴻蒙系統的界面與小米智能電視的界面有相似之處,凸顯出鴻蒙系統在應用于電視產品上疑似有學習競爭對手的跡象,當然作為后來者的華為電視在推出用戶界面的時候學習競爭對手倒也無可厚非。
華為電視定位尷尬
相比起華為電視所強調的諸多特點,其實消費者當下對于電視產品更關注的還是面板技術,畢竟對于消費者來說最直接的感受還是來自于電視的顯示效果,而作為電視行業的領導者三星和LG同時也是面板技術的主導者。
三星當前主推的是QLED電視,LG主推的是OLED電視,在高端電視市場這兩種電視幾乎平分秋色,三星QLED電視稍占優勢。這兩種電視技術獲得消費者的支持在于QLED電視可以提供更廣的色域,OLED電視則可以提供更高的對比度,優秀的顯示技術讓消費者獲得更優美的觀影感受。
華為當前推出的兩款電視均采用傳統的液晶面板,即使它強調色域較一般的液晶面板要強,但是由于液晶電視的技術局限,相比起QLED電視和OLED電視還是有所不如的,即使華為強調自己有強大的核心技術優勢也無法改變這個結果。
在顯示效果不如三星QLED電視和OLED電視的情況下,榮耀智慧屏Pro的售價卻高達4799元,這相比起其他電視企業的液晶電視售價不到2000無疑是過于昂貴了,而當前同尺寸的QLED電視最低價已降低至5399元,OLED電視已降至6000多元,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選擇購買液晶電視顯然購買價格不到華為電視一般的其他電視企業的液晶電視劃算,而加多點錢可以購買到顯示效果更佳的QLED電視或OLED電視。
事實上從電商平臺可以看到,華為電視上市至今其評論數量只有60多條,這與其預定量高達數十萬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消費者對華為電視的熱情或許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強烈。柏銘科技認為,當前華為電視定價高昂,或許與它試圖以此打響品牌名聲有關,未來或許會推出售價便宜得多的華為電視,與它的旗艦手機類似,華為推出的P8青春版的定價大約只有標準版的一半。
回顧華為手機的發展可以看出,華為長期高調宣傳旗艦手機,然而華為手機大部分出貨量還是依賴中低端手機,華為電視已提出了千萬出貨量目標,從小米和其他傳統電視企業可以看出贏得出貨量的產品主要還是中低端電視產品,華為電視未來或許也會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當前推出的榮耀智慧屏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試探市場而不會是長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