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因為看到區塊鏈方面的機遇,嘉楠科技隨即成立,并于當年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ASIC的區塊鏈計算設備。在隨后的幾年里,嘉楠科技不但緊跟芯片工藝的發展,推出了多款應用在區塊鏈領域的AISC,成為了全球區塊鏈第一股,還對芯片設計有了更深厚的知識積累和更深刻的見解,進而催生了公司的第二個戰場——AI芯片。
“在我看來,AI芯片和區塊鏈芯片一樣,都是一個對并行計算能力有很高需求的領域,而這正是公司團隊所擅長的。另一方面,AI芯片擁有巨大的成長機遇,這正是我們選擇AI芯片作為公司第二戰場的原因”,嘉楠科技董事長兼CEO張楠賡日前在接受半導體行業觀察采訪的時候表示。
端側AI芯片是新戰場
張楠賡告訴記者,嘉楠科技于2016年進入AI芯片市場,而端側AI芯片則是公司的目標。這個決定是嘉楠科技團隊基于本身技術背景和對AI芯片的理解所作出的。
“在決定要做AI芯片之后,我們便考察了云端和端側的AI芯片市場。得出來的結論就是云端AI芯片市場被英偉達等少數幾家廠商所壟斷,但端側芯片當時正處在爆發前期,不但擁有海量的應用潛力,對于性能和功耗也要更高的要求,這正是嘉楠科技所擅長的。基于此,我們下了進軍端側AI芯片市場的決心”,張楠賡說道。
他進一步指出:“AI芯片的市場、產品、應用和設計者都在中國,為此我堅信最好的AI芯片公司將會出現在中國”。從實際的發展上看,嘉楠科技正在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而勘智K210就是他們面向這個市場推出的第一款芯片。
據介紹,勘智K210是全球最早基于RISC-V架構量產的商用邊緣AI芯片,具備視聽一體、自主IP核與可編程能力強三個特點,能夠支持及其視覺與及其聽覺多模態識別,目前廣泛應用于智能抄表、智能門禁、AI STEAM教育和智慧城市等場景。
從嘉楠科技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K210功耗僅為0.3W,典型設備功耗1W,算力能做到1TOPS,可以靈活適配邊緣側場景的需求;而自研的神經網絡加速器KPU,則能為人臉檢測與識別、圖像識別等應用提供支持;而其搭載的FPIOA可編程陣列,則可以根據實際需求燒錄不同算法。輕量化指令集架構和完善的工具鏈,支持主流深度學習框架,大幅降低門檻。
在被問到為何把開源的RISC-V當做公司首顆AI芯片的控制選擇時,張楠賡回應道,公司當時有很多極客工程師,他們對RISC-V這個“新興”技術有很深的研究,此其一;第二,嘉楠科技認為端側AI芯片所瞄準的AIoT市場,并不需要很強的生態支持,但對成本卻有很嚴格的要求;第三,全新的RISC-V使得我國得以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望在全新生態構建中樹立話語權,也有利于我國自主可控的實現。
“基于以上考慮,嘉楠科技在K210中選用了開源的RISC-V”,張楠賡強調,“選用RISC-V讓我們整個芯片的成本較之Arm芯片降低10%到20%”,張楠賡補充說。
張楠賡進一步指出,對于嘉楠科技而言,做AI芯片還有一個很多其他新創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豐富的供應鏈協同管理經驗。在推出AI芯片之前,嘉楠科技就已經發貨了幾億顆芯片,與供應鏈各個環節都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這些都是嘉楠科技AI芯片能夠順利量產的保證。
在與張楠賡交流的過程中,記者獲悉 K210的出貨量在今年有望突破千萬大關,更堅定了嘉楠科技繼續投資端側AI芯片的決心。
新架構是下一個目標
作為一家希望在端側AI芯片市場有大作為的企業,持續迭代產品,以滿足不同時期應用對芯片計算能力需求,是首要任務。張楠賡也告訴記者,嘉楠科技已經為旗下的AI芯片制定了兩年的更新周期。除此之外,嘉楠科技還規劃了更多的產品線,以覆蓋更多的終端場景需求。
從張楠賡的介紹我們得知,嘉楠科技把現有的K210及其后續產品定位為中低端系列,在此之上,公司還規劃了中高端的K510系列。這主要基于公司對客戶應用場景了解所做出的決定。他同時指出,K210的后續產品和K510都在研發當中,新產品除了性能和功耗將有所改善以外,在架構上的持續探索將成為嘉楠科技AI芯片產線的另一個亮點。
在日前舉辦的高交會上,張楠賡表示,自PC時代開始,X86就統治了桌面系統架構,這種壟斷的局面到了移動時代,才被Arm打破。他進一步指出,在今天,云計算、AI、邊緣計算等技術正為產業界的數字與智能化打開全新可能。但與此同時,無論是X86還是Arm,傳統的馮諾依曼架構已經不再能夠滿足終端應用指數級增長的性能需求,尋求架構的創新勢在必行。
“為了滿足技術環境對算力的需求,我們需要革新性的計算體系結構。這也是嘉楠正在做的事情。我們聚焦的兩大領域,無論區塊鏈還是AI,都是計算密集型場景,我們希望通過原創性的芯片設計,緩解數字基礎設施面臨的數據壓力,并突破智能技術在應用場景中的性能瓶頸,從而提升數字社會的運行效率,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
而在K510上引入的GNNE就是嘉楠科技在新架構上交出的一個重磅成果。
張楠賡告訴記者,所謂GNNE,也就是通用神經網絡引擎,嘉楠科技的目標是希望能在這個芯片上把AI芯片的通用化做得更好。具體而言就是在這個芯片上,只需要經過簡單的轉換,就能讓在其他芯片上訓練的模型毫無障礙地在其AI芯片上運行,而不需要經過復雜的編譯。
“嘉楠的產品主要是以先進的芯片設計能力和可靠的量產能力為基礎,致力于達到最佳的性價比和最高的運算性能。為了與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AI芯片在邊緣側領域的應用,我們建立了全鏈路的生態體系,包括芯片設計與流片量產、算法與產品研發,上層服務和解決方案。”張楠賡強調。他進一步指出,嘉楠科技的定位是新基建、芯算力、新生態,希望通過我們的芯片能力,AIoT能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與合作伙伴,客戶一起合作,探索智能化應用場景落地。
作為一個芯片產業老兵,張楠賡曾經參與過龍芯的研發項目,也創辦了芯片設計企業,并得以親身見證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低谷與巔峰。在他看來,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雖然中國集成電路面臨很多“卡脖子”的問題,但我們還應該把芯片設計當做產業發展最核心的領域,吸取失敗國產項目的前車之鑒,把目光和資源放在下一個十年的計算架構變革。
“展望未來3-5年內,嘉楠科技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培養更多優秀的工程師,吸引更多開發者和合作伙伴,擴大其商業版圖,讓公司各項業務發展更加均衡,從而使其商業化潛能進一步釋放,這些對于實現嘉楠科技的愿景至關重要。”張楠賡最后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