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向IC領域發起進攻。
據媒體日前報道,百度旗下昆侖芯片業務已成立獨立新公司——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出任昆侖芯片公司CEO。
01
百度昆侖芯片獨立,意料中的事情
據第三方企業服務信息顯示,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原為2011年6月10日成立的星云融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類屬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基礎軟件服務;應用軟件服務;數據處理;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廣告;產品設計;模型設計;工藝美術設計;電腦動畫設計;經濟貿易咨詢;企業管理咨詢;銷售自行開發后的產品等。
2021年6月24日,星云融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時新增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奧聞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蘇州元禾璞華智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多家股東,注冊資本由約1427萬人民幣增至約1661萬人民幣,增幅約16%。股東信息顯示,百度(中國)有限公司現持股比例約76.17%,為第一大股東。
在做芯片這件事情上,百度一直是有想法的。
據悉,因為深度學習運算的需要,百度從2020年就開始了基于FPGA研發AI加速器,同期開始使用GPU。至2017年,百度已經部署超過1萬片FPGA。2018年7月4日,百度在2018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宣布推出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并于2019年下半年流片成功,2020年初實現量產,目前已經在百度搜索和百度智能云等場景規模化部署超過2萬片,在各個行業擁有數十個客戶。最新消息顯示,百度昆侖二代芯片已經流片成功,預計今年年下半年量產,并將部署在搜索、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業務領域。除了昆侖芯片,百度還研發了專為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能物聯語音交互的鴻鵠語音芯片。
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稱,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就完成獨立融資,領投方CPE源峰,投資方包括IDG Capital、聯想資本(Legend Capital)等,融資后估值約20億美元。
從上可知,百度在芯片領域其實早就做了布局。
所以,璽哥對百度昆侖芯片獨立并不意外,因為此前多種跡象已經表明,百度昆侖芯片獨立是遲早的事。
02
百度昆侖芯片獨立的背后
百度在多年前就已經涉足AI芯片領域,為何到現在才宣布昆侖芯片獨立?
璽哥認為,百度昆侖芯片之所以到現在才宣布獨立,是因為百度之前一直在為昆侖的獨立做準備,包括芯片研發投資布局、產業應用觀察、未來發展規劃等。
在AI芯片研發領域,芯片與產業應用硬件的結合是最為關鍵,也是最有難度的部分,因為只有最佳的產業軟硬件適配,方能最大程度發揮AI芯片在產業領域的協同效率。
在AI產業協同方面,我們看到百度這幾年做了很多有價值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以目前已經部署昆侖1的百度智能云為例,它在金融、能源、工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扶貧等多個領域都已經落地應用,并打造了多個成功標桿案例。比如,與某日化生產廠商合作,為生產線裝上智能大腦,實現設備智能運維,使設備異常造成的停工損失減少80%;讓某企業車間有了AI“老師傅”,像專業工程師一樣用AI模型行參數調優,工作耗時從30分鐘縮減為1分鐘,效率提升30倍;還有與一家3C制造企業合作,軟硬一體的無人質檢,改變傳統企業用人眼+放大鏡的質檢模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百度智能云攜手埃睿迪為泉州水務集團打造的泉州水務大腦一期項目已投入運行,實現了制水供水單位能耗的下降,用AI守護綠水青山。
據了解,目前百度AI市場集合了超過1200家服務商,為需求方提供了超過10000個AI商品,包括多維度的軟件能力、硬件產品、解決方案、數據服務等。
應該說,經過多年的探索,百度對AI芯片在產業協同方面的應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適配方法論。
AI芯片的產業應用不僅讓百度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適配方法論,也讓百度明確了“自造芯片”的路線。
近年來,隨著硅芯片越來越逼近物理和經濟成本上的極限,摩爾定律面臨失效危機,集成電路發展悄然進入“后摩爾時代”。在這樣打大環境下,IT巨頭們為了保持競爭優勢,紛紛研發新技術,尋找新的替代方案,如發展“光子芯片”,系統公司“自造”芯片等。
“自造”芯片作為基于系統公司本身優勢的一種解決路徑,近年來備受IT巨頭們的青睞,比如蘋果自研的M、S、W系列芯片。蘋果的成功激勵了系統公司,讓人們看到了系統公司造芯的可能性。
昆侖芯片在這個時候宣布成立獨立公司表明,百度在“自造”芯片這件事情上已經做好了準備,或者說已經想明白了。
03
昆侖芯片或向汽車芯片發起進軍
說百度在“自造”芯片上想明白了,不是說百度在AI芯片的產業應用上找到了自己的適配方法論,也不是說百度明白了“自造”芯片的路徑,而是說百度明白“自造”芯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上文說過,系統公司“自造”芯片是當前芯片制造的一大趨勢之一,對百度來說,“自造”芯片既是順應趨勢,也很有必要,因為“自造”芯片不僅能夠滿足百度自身對芯片性能和自身業務結合的需要,還能夠降低芯片成本,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被人“卡脖子”,可謂好處多多。
而且,百度“自造”芯片也有自己的優勢。百度的優勢除了上面提到的從多年前就已經提前布局,并量產了“昆侖1”之外,還在于百度本身就是AI領域的核心技術掌握者和多場景應用實踐者。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百度有約24000名為研發雇員,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科研隊伍。而集百度通用AI能力之大成的百度大腦,已對外開放了270多項AI能力,日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服務于千行百業的智能化升級。百度飛槳平臺迄今為止凝聚了265萬開發者,服務了10萬家企業,創造了34萬個模型。百度AI開放平臺已經成為了中國領先的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
如前文所言,AI芯片研發領域,芯片與產業應用硬件的結合是最為關鍵,也是最有難度的部分,不過這對擁有數萬研發人員,并已經在多個產業領域落地實踐的百度AI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昆侖芯片獨立后,百度方面表示:未來昆侖芯片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研發力度,持續與百度在AI業務發展和技術融合上緊密協同,同時加快在各地產業化落地的步伐,將高性能算力輸送到更多地區,賦能更多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
百度“將進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研發力度”的意思很明白,后一句“持續與百度在AI業務發展和技術融合上緊密協同”則需要我們自己去理解,因為目前百度的AI業務有好幾條線,比如“云智一體”的百度智能云、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集度汽車、DuerOS等。
說昆侖芯片或向汽車芯片發起進軍,是因為在上述百度的AI業務線中,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集度汽車是百度AI核心發力方向,也是當前國內外最為熱門,未來具有廣闊前景的大市場。雖然汽車芯片的研發比較復雜,但對具有AI先發優勢和汽車生產需求百度來說,在這方面去做投入是值得的!因為它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需求,打造軟硬一體的差異化汽車生態,未來甚至能發展為獨立的大市場。
對昆侖芯片來說,汽車芯片其實一個更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