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年底以來,汽車行業一直深受缺芯之痛,不少車企都因此而停工。根據美國咨詢公司艾睿鉑預測,芯片短缺將致使汽車行業在2021年損失超過210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該機構在五月份公布的預測數據,僅是當前預測值的一半,這也說明缺芯問題的嚴重性。
另外,艾睿鉑汽車與工業業務全球聯席主管還表示,雖然每個人都希望芯片危機緩解,但受疫情持續影響,缺芯情況可能會更惡化。
國產首款車規級7nm芯片
眾所周知,受智能化趨勢影響,汽車對高算力需求明顯提升,高端車載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不少車企都提升對汽車芯片的重視程度,開始自己造芯片,國內代表公司當屬吉利。
12月10日,吉利發布國內首顆7nm車規級座艙芯片——龍鷹一號。
公開資料顯示,龍鷹一號芯片由吉利投資的芯擎科技公司打造,該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實力卻不容小覷。能率先在國產高端汽車芯片領域率先實現技術突圍,也說明了這一點。
芯擎科技主要競爭力有兩點:
一是芯擎科技獲得知名芯片廠商安謀的支持,產品研發事半功倍;
二是,芯擎科技研發團隊足夠優秀。簡單舉例,芯擎科技CEO汪凱在芯片行業有25年研發經驗,這使得芯擎科技少走許多彎路。
性能趕超海外競品
根據介紹,芯擎科技打造的龍鷹一號采用臺積電7nm工藝制成,集成88億晶體管。能夠實現90K DMIPS的CPU算力,核心參數趕超海外競品——高通汽車芯片8155。
在龍鷹一號芯片幫助下,智能汽車將可以實現智能泊車、記憶泊車等諸多功能,極大提升汽車使用便捷性。
龍鷹一號的優點不只有工藝和性能,還有安全性。龍鷹一號內置符合國密算法的安全引擎,能為用戶信息保駕護航。不僅如此,龍鷹一號還可提供超過4000個API接口,以及滿足安全需求的開發工具,可塑性非常強。
為研制龍鷹一號,芯擎科技集結300余名工程師,耗時兩年多時間才完成開發。好消息是,龍鷹一號僅一次流片便宣告成功。
吉利成功“高端突圍”
其實對于汽車廠商而言,自研芯片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降低汽車生產成本。
賽迪智庫數據顯示,純電動轎車電子零部件成本占比為整車成本的60%,并且自2017年開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一直維持9%的速度穩定增長。
考慮到芯片危機爆發,致使汽車電子元器件價格集體上漲,可以預見,未來電子零部件在智能汽車中的成本占比還會繼續提升。
吉利實現高端芯片自研自產,將使得自家汽車在定價方面獲得更多主動權,擁有更強競爭力。
當然,龍鷹一號的作用不僅僅是幫助吉利解決自身缺芯問題,建立產品競爭優勢。
龍鷹一號的最大意義是能幫助國內其他汽車企業“兜底”,避免其他品牌在相關領域被海外廠商卡脖子。從該角度來看,龍鷹一號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龍鷹一號不僅會幫助吉利汽車更快地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而且還會幫助中國車企早日踏上高端市場。
目前已經有多家廠商承諾會圍繞龍鷹一號,進行生態布局,共建領先的數字座艙平臺。據悉,基于龍鷹一號打造的新一代座艙產品將會在2023年實現量產裝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