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消息,昨日晚間,賽微電子發布了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就自身的MEMS產線產能情況及此前收購德國Elmos 公司的芯片產線等問題做出了回應。
賽微電子北京MEMS產能良好,已有多家客戶
有投資者問道:目前賽微電子北京MEMS代工產線的產能情況如何?未來是否有擴產計劃?賽微電子表示,當前公司北京 MEMS 產線的建設總產能為 3 萬片/月,目前一期產能 1 萬片/月已于今年 6 月實現正式生產;
就產能規劃而言,今年年底前計劃實現一期 50%的產能,即產能達到月產 5000片晶圓的水平, 2022 年實現一期 100%的產能,即產能達到月產 1 萬片晶圓的水平。
目前,公司北京 FAB3 二期產能(即合計 2 萬片/月產能)的建設已經在進行中,隨著北京產線工藝制造水平的逐漸成熟,若訂單及客戶需求的增長超出預期,則上述自 2022 年起的產能爬坡進度有可能加快。
據了解,賽微電子位于北京的MEMS產線于2020年9月建成,并具備投產條件,通過結合內部驗證批晶圓的制造情況,持續調整優化產線,與客戶開展產品驗證,最終在今年6月10日通過客戶認證,正式現實量產。
此外,賽微電子的北京MEMS產線自建成以來,一直在積極與通信、消費電子、工業汽車、生物醫療等領域客戶溝通具體需求、合作協議并推進工藝及晶圓驗證,截至目前,賽微電子的北京 MEMS 產線中,已達成實質合作的客戶包括某些細分領域全球知名且排名前列的國內企業,由于涉及商業機密,所以部分客戶的具體信息無法透露。
收購德國Elmos公司芯片產線,入場車規級芯片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2月14日,賽微電子曾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瑞典典Silex擬以8450萬歐元收購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Elmos位于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多特蒙德市的汽車芯片制造產線相關資產。
據了解,賽微電子此舉是為了將公司核心主業傳感器和芯片工藝制造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寬至汽車電子領域、迅速提升可兼容 MEMS 與 CMOS 芯片集成工藝制造的境外產能,極大緩解其境外 MEMS 產能緊張的問題,從而提高賽微電子在全球范圍內的綜合競爭實力。
根據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內容,賽微電子本次收購的的是德國 Elmos 的所有產線資產,是標準的 8 英寸晶圓芯片產能,生產良率接近 100%,運行狀態良好,主要生產全球領先的用于汽車行業的混合信號技術中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和半導體芯片。
眾所周知,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前景依舊良好,當前的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市值曾經一度跌破萬億美元級別,然而,經過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三天累漲超 18%,特斯拉的總市值累計上漲約 1600 億美元 (約 1.07 萬億人民幣),目前已經重新突破萬億美元級別,市值為1.07萬億美元。
隨著智能駕駛以及汽車智能化加速,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于半導體芯片的需求增長十分強勁,預計到 2025 年,車載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可達 164 億美元,5年復合增速 12.5% ;車載傳感器市場規模可達 524 億美元(攝像頭 140 億,激光雷達 63 億 ,其他傳感器 321 億),復合增速 19.1%,計算平臺市場規模可達 795 億,復合增速 70%。
據德勤分析數據顯示,2017 年每輛傳統燃油汽車的芯片搭載量只有 580 顆,而新能源汽車的芯片搭載量只有 813 顆,但到了 2022 年,其中傳統燃油汽車的芯片搭載量將達到 934 顆,而新能源汽車的芯片搭載量將達到 1459 顆。
因此,賽微電子這次收購德國德國Elmos公司的芯片產線,入場車規級芯片領域,將有助于賽微電子積極把握全球汽車芯片制造需求快速增長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并擴展自身原有業務,增強企業競爭力。
業務涉及元宇宙,市場前景良好
除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之外,當前的元宇宙領域也普遍被市場看好。現在最前沿、最火爆的話題無疑是元宇宙,從簡單的二元角度分析,元宇宙可以簡單劃分為軟件及硬件兩大系統,無論具體應用場景有多豐富,均離不開兩大系統的相互支持與迭代。
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最底層是感知層,即需要搭建和維護首要基礎設施,包括 AR、VR、MR 在內的這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等硬件設備,是實現感知交互功能、元宇宙運行的物理基礎。
而支撐元宇宙的 AR、VR、MR設備中,又需要用到基于 MEMS 技術的麥克風、揚聲器、IMU(慣性)、投影微鏡、溫度傳感、嗅覺傳感、觸覺傳感和眼動追蹤器件及設備等。
目前,賽微電子部分MEMS芯片產品在AR/VR/MR 領域也有所應用,賽微電子子公司在今年已與)已與某全球頂級元宇宙公司開展初步接洽,共同探索元宇宙應用場景下核心硬件的MEMS 解決方案,并且已經與部分公司簽署了超過5000萬人民幣的應用于AR/MR設備的MEMS芯片制造訂單。
由此來看,在新能源汽車及元宇宙兩個熱門行業的加持之下,賽微電子今后的發展前景無疑是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