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才解決方案公司翰德(Hudson)發布了《2022人才趨勢報告》指出,在2022領跑薪水漲幅領跑行業中芯片行業排名第一,其次是新能源汽車、醫療及大健康。
翰德招聘業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宋倩在解讀人才趨勢時表示,智能汽車芯片和先進半導體芯片研發,漲幅50%+;新能源領域漲幅是45%,新能源領域發生人才大戰是未來三年的持續現象。消費應用程序開發師、大數據科學家、商業智能分析師漲幅40%+;智能制造移動機器人研發漲幅35%+,云計算基礎架構等職位漲幅25%+。
缺人一直是半導體行業的熱門話題,2022剛剛開始,臺積電、MTK、ASML就開始帶節奏,拋出將招聘1萬多人的計劃。這也意味著2022年整個半導體行業的人員流動將會更加熱鬧。
ASML、MTK和臺積電2022年瘋狂招聘超1萬人
1月24日,有消息傳出,2022年臺積電和MTK兩大芯片制造商計劃招聘1萬多名工程師。有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計劃招聘大約8000名工程師,與去年的水平相當。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商,臺積電正在大規模擴張,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地建設并擴大工廠。
據了解,為滿足客戶對人工智能和5G應用芯片日益增長的需求,臺積電今年計劃投入最多440億美元擴大產能。
臺積電表示,該公司尚未敲定今年的招聘計劃,但表示去年的招聘目標為大約8000人。目前臺積電在全球范圍內已擁有超過6萬名員工。
MTK預計招聘2000多名員工,招聘崗位主要位于中國臺灣地區和印度增加招聘。目前MTK在印度擁有一支1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員工總人數達到約1.93萬。
MTK還表示,該公司2021年的研發支出約為1000億元新臺幣,而今年的預算將增長10%到20%。2020年,聯發科的研發預算為773億元新臺幣。
1月19日消息,ASML首席執行官Peter Wennink對外表示,計劃在2022年招聘數千名員工,來克服全球芯片短缺的情況。目前,ASML全球員工總數已經達到了31500 人,計劃在年底前增加至35000人。
Wennink說,由于全球芯片需求比其最大產能高出40%到50%,因此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在供需之間取得平衡,他補充說,隨著新工廠的建造,到2025年或2026年,該行業甚至可能出現“某種形式的供過于求”。
2021年半導體行業的現象:“砸錢擴招”
“砸錢擴招”是2021年半導體行業的現象,短短時間英特爾就挖角了蘋果Mac系統架構總監Jeff Wilcox、美光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等、AMD的多名資深高管。
為穩住老員工被挖角,英特爾宣布啟動結構性調薪,將以現金與股票形式為員工加薪超過20億美元;同時啟動搶人大戰,指定7家業界公司的人才引薦成功就可以領取豐厚的獎金。
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也從Apple的人工智能、軟件和硬件部門挖走了大約100名工程師。有消息稱Meta預計在2022年,對技術和產品人才的投資將達970億美元!據Levels.fyi的數據顯示,Meta的初級工程師將獲得最高10W的股票期權和最高 5W的獎金。
據了解,Meta準備在2022年放手“大干一場”,僅空缺職位就有4300多個!
截圖來自blind,版權歸其所有
Meta和蘋果這兩家公司可能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智能手表等領域激烈競爭,雙方都計劃未來兩年發布重大硬件。為了留住人才,蘋果公司通過限制性股票形式向一些工程師發放了高額獎勵,以免他們跳槽去Meta等競爭對手。
蘋果的常規薪酬方案包括基本薪資、股票獎勵和現金獎勵,此次的獎勵不在其列。知情人士稱,蘋果有時會向員工發放額外的現金獎,但這次的股票獎勵并不常見,且時機出人意料。相關部門約10%至20%的工程師得到了這次的獎勵。但這也惹惱了一些沒有得到獎勵的工程師,認為選擇程序不公。
芯片行業人才緊缺,國內求職者趨勢預測
對于芯片人才緊缺,宋倩表示,這個行業的人才流動“往往是一個蘿卜(候選人、求職者)N個坑(公司)”,“只要他愿意動,每個坑都可以出非常高的價格招人,薪資平均漲幅大概是50%。完全是想動的蘿卜來選,我要哪個坑,我要增加多少收入。”
在ICCAD 2021峰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峰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高峰論壇上介紹指出,2021年(截至12月1日),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已經由2020年的2218家增長了592家,達到了2810家,同比增長26.7%。2021年,我國芯片設計業的從業人員規模大約為22.1萬人,人均產值約為207.6萬元人民幣,月合31.9美元,人均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有了明顯的提升。
據時代財經報道,目前在一線城市,芯片設計類企業對于普通碩士應屆生的年薪已經開到了30-35萬元,優秀應屆生則更是40萬元起步,50-60萬元的情況也不少見;在二三線城市,普通畢業生也能拿到25-35萬元,優秀畢業生能到40萬元;成熟工程師的薪資天花板在百萬元左右。
據科銳國際發布的《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2021)》數據顯示,芯片設計工程師當下年薪在60萬元~120萬元間,跳槽可能加薪10%~30%;驗證工程師當下年薪在60萬元~150萬元間,跳槽可能加薪10%~15%;CPU/GPU領軍人物當下年薪是150萬元~600萬元,跳槽可能加薪30%~50%。
《2022人才趨勢報告》通過訪談486位資深職場人士來預測求職者的職業發展趨勢,受訪者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和其他快速發展地,60%以上為高級經理級別,22%為總監以上級別,職能涵蓋健康與生命科學、汽車、科技、工業、金融服務、消費品等行業,其中52%來自外資或合資企業,20%來自國企或大型本土企業,8%來自于創業公司。
《2022人才趨勢報告》顯示,翰德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于志偉認為,“從宏觀上看,人才正在遷徙,從國外到國內,從跨國企業到本土企業,從只看眼前的薪酬到看未來長期職業發展,從固定工作變成靈活的工作方式。”
求職者趨勢之一是出走外企,加入本土上市公司和創業公司。高于70%的海外受訪者表示近兩年內有回國發展計劃。高于56%的受訪者更希望加入中國企業,包括國企、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創新型公司或平臺。
趨勢之二是除薪資之外,更看重長期發展平臺。于志偉介紹,疫情之前的2019年,52%的求職者關注薪資福利。而疫情后的2021年,雖然有22%的受訪者仍然將薪酬福利視為接受新工作的首要因素,但企業發展前景(20%)和個人發展空間(19%)同樣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趨勢之三是主動擁抱靈活工作狀態。疫情不僅影響到全球經濟,也在改變人才市場環境。一方面,企業希望有短期、靈活的人才部署方案來應對業務激增;另一方面,很多職場人經歷了長時間的遠程辦公,希望擁有更大的自由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工作內容、時間和地點。受訪的資深職場人士中有近一半(43%)愿意接受靈活就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