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前的芯片企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IDM、Fabless、Foundry。
其中IDM是又能設計又能生產的芯片企業,類似于英特爾;Fabless是只設計不生產的企業,比如高通、蘋果、華為。而Foundry是指生產不設計的企業,比如臺積電、中芯國際、華虹等。
目前IDM企業越來越少,Fabless企業越來越多,而Foundry企業數量沒太多變化。
原因在于芯片制造太難了,IDM要設計還要制造,門檻太高,沒點實力真不行。
而Foundry企業專注制造,也是門檻高,周期長,投入大,后來者要追上前行者很難,所以參與者少。
只有Fabless企業相對門檻更低一點,特別是現在已經有完整的ARM、RISC-V這些架構,還有一些眾多的IP核,Fabless企業獲得現成的授權,直接就可以設計出芯片了。
而Fabless企業,將設計出來的芯片,不用自己參與制造這一關,可以直接交給Foundry企業生產,就可以擁有自己的芯片了。
所以我們看到最近兩年,國內新增了上十萬的與芯片相關的企業,大多數都是Fabless企業,就只是設計芯片,不涉及制造。
那么國內的這些Fabless企業,將芯片設計出來后,一般是交給誰來代工呢?前段時間知名機構IC Insights統計了一份2021年中國區域客戶,晶圓代工企業的市場情況。
如上圖所示,2021年中國的晶圓代工市場,57%是臺積電的,之后才是中芯國際,比例為19%,再是華虹宏力、聯華電子、格芯、武漢新芯。
合計來看,中國晶圓代工市場中,有三分之二,是被非中國本土企業拿走的,中國本土代工企業,只拿走了三分之左右。
可見,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來,國內本土企業的晶圓產能,離國內的實際需求還非常遠,國內企業放肆擴產,從比例來看,哪怕擴大個2倍、3倍,都不愁沒有客戶。
當然,前提是先進工藝還是要跟上,否則就算產能上來了,國內的企業也無法將先進制程的芯片,交給本土企業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