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國一段時間以來推出的520億美元對芯片產業的補貼,引發了Intel的激烈爭奪,從而牽出了當前M國在芯片產能的落后,而它的左右搖擺或將無助于它迅速跟上亞洲地區的進展,導致它在芯片產能競賽中落后。
一、M國芯片的落后
曾幾何時,M國曾執全球芯片產業牛耳,在芯片設計技術和芯片制造產能方面都居于全球第一,然而近幾十年來亞洲芯片產業的興起正導致它的芯片產業開始在部分領域落后。
首先是芯片制造產能方面,M國的Intel曾長達20多年居于全球半導體行業第一名,但是近幾年它在半導體行業的老大地位多次被三星超越,2021年的數據顯示三星的芯片產能居于第一名,臺積電的芯片產能居于第二,Intel、鎂光等M國芯片企業的產能落后于這兩家亞洲地區的芯片制造廠。
M國芯片企業的落后,直接導致M國在芯片產能方面落后,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臺灣、韓國的芯片制造產能占全球比例超過兩成,位居前二,日本和中國大陸則以15%的份額居于第三,M國的芯片制造產能僅以9%的占比居于第四。
其次是M國在芯片制造技術方面的落后,Intel在2016年之前在芯片制造工藝曾遙遙領先,但是從14nm工藝之后,Intel就幾乎陷入停滯,它的10nm工藝直到2020年底才投產,當下它的7nm工藝也延期一年以上,而臺積電和三星預計今年投產3nm。
再次是M國的芯片企業在技術方面的正被亞洲企業緊逼,M國的存儲芯片早已被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和日本的鎧俠等超越;在手機芯片方面,中國大陸的華為海思在技術上比肩M國的高通,手機芯片技術的領先,曾推動華為手機在全球手機市場擊敗三星和蘋果,業界認為也正是因素華為的強大導致它如今遭遇非市場因素的影響。
二、慌亂的M國推出520億美元補貼計劃
為促進M國芯片產業的復興,M國推出了520億美元補貼計劃,此舉希望吸引三星和臺積電等亞洲芯片制造企業前往設廠,在補貼計劃以及其他因素影響之下,三星和臺積電決定在M國設廠,在這兩家芯片制造企業開始展開芯片制造廠建設之后,520億美元補貼計劃卻引發了諸多芯片企業的爭奪。
其中先鋒當屬Intel,Intel本就在芯片制造產能和芯片制造工藝方面落后于臺積電和三星,它擔憂這兩家芯片制造企業再獲得M國的資金補貼,進一步加速擴張,壓制它的發展,因此游說指出520億美元應該優先補貼M國芯片企業,最好全數補貼M國芯片企業,而Intel當然希望獲得其中的大部分。
面對M國態度的變化,臺積電等芯片制造企業也迅速做出了應對,臺積電除了繼續推進在M國的芯片制造廠之外,近期還在日本建設芯片制造廠,希望通過分散制造廠的方式穩定客戶。
由此也可以看出M國對芯片產業發展左右搖擺的態度,相比起M國,亞洲地區的經濟體在推進芯片產業的發展方面頗為堅決,除了三星和臺積電繼續擴張產能和研發先進工藝制程之外,中國大陸由于對芯片需求多種多樣,中國大陸在積極推進先進工藝研發之外,繼續擴張成熟的芯片制造工藝產能,力求在2025年實現70%的芯片自給率。
三、中國加速芯片技術發展
尤其讓M國芯片產業界擔憂的是中國大陸在光子芯片、量子芯片方面的進展,中國在加速追趕量子芯片技術領先的谷歌,希望盡早推出量子計算機,目前中國測試中的九章量子計算機比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快了100倍,此舉或將導致全球芯片技術的革新。
中國的芯片自給率已在2021年提高36%左右,此時手機芯片已開始出現庫存,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前端射頻芯片的庫存已超過6個月,一旦中國的芯片自給率進一步提升至70%,那么全球芯片可能出現嚴重過剩。
中國推動的芯片技術變革以及芯片自給率的提升,讓M國芯片企業頗為焦慮,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制造國,而M國的芯片幾乎是它剩下的制造業中最強大的制造業了,一旦全球芯片供應過剩對M國將是巨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