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動駕駛芯片公司合肥輝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輝羲智能”)完成超50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項目估值2億美元。該輪融資由小米戰略領投,國汽投資、凱輝基金、奇績創壇、金沙江創投等機構跟投。
據了解,輝羲智能作為一家主攻大算力的自動駕駛芯片研發商,致力打造創新車載智能計算平臺,提供車規級大算力芯片、易用開放工具鏈及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輝羲智能由同為清華校友的徐寧儀、章健勇、賀光輝在2022年4月聯合創立。其中,章建勇此前曾擔任蔚來汽車自動駕駛助理副總裁;此外,徐寧儀本碩博均畢業于清華,是上海交大長聘教授,此前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硬件計算組負責人、百度芯片部門主任架構師、AI計算架構陣量智能的CEO;賀光輝畢業于清華,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微納電子學系教授。
加速產業鏈布局,小米“造車”急行軍
自動駕駛芯片是自動駕駛系統決策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動駕駛實現的硬件支撐。自動駕駛系 統包括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決策層是自動駕駛的“中央大腦”,由芯片、計算平臺和軟件構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實現需要決策層在硬件和軟件上雙重提升,而硬件層面上自動駕駛主控芯片則是成為了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可以看到,如今越來越多企業進軍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在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核心傳感器成本下移、算法技術飛躍,數據迎來指數級增長,針對數據閉環研發高算力、高能效、低功耗的自動駕駛芯片,將成為提升智能汽車差異化價值的關鍵所在。對于小米而言,投資自動駕駛芯片公司無疑也是為了更好地打造智能汽車提前布局。
筆者注意到,就在今年8月,小米創始人雷軍向外界透露了部分有關小米造車的情況。在發布會上,小米首次對外展示了其自動駕駛技術的路測視頻,路測場景包括最常用的高速、城市、泊車等,測試功能包括主動選擇車道、進出匝道,并線超車、避讓障礙物、記憶泊車等,宣傳用的視頻看起來效果確實不錯。
在10月的小米投資日上,雷軍表示小米造車進展超過了預期,預計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小米汽車。量產之后便是賣車。雷軍曾在內部表示,小米汽車計劃“3年出車,第一年賣10萬臺”。此外,雷軍還公布了小米汽車最新進展:首個工廠將落戶北京亦莊,到崗研發團隊453人。
與此同時,也有消息稱小米造車已經叫停,內部正在重新評估小米汽車項目。當然,“叫停”的說法實在是太過嚴重,因此小米汽車當時也迅速回應稱:“小米汽車項目正在順利推進。”有人表示,小米汽車的開發項目不及預期,最終可能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根據知情人士消息稱:“明面上看起來在順利推進,但實際進度慢了不少。本身該交付的內容就不多,現在還會因為交付進行的卡點被砍掉一些,就會更少了。”此外,還有自稱接近交互部門的員工透露,主交互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定下來。按照流程來說,在這個節點應該有交互的架構,并且明確架構有哪些層級,各個層級怎么顯示,以及如何去實現這些層級。但實際上到現在,這些都還沒有確定。
無論如何,短短一個月內傳出兩次小米造車受阻的消息,多少是給小米汽車2024年的量產目標增加了不確定性。
但從這兩年來對造車的投入力度與布局來看,小米依然在堅持著自己的“野心”。據悉,小米在汽車上的第一期研發投入資金為33億元人民幣,專屬團隊規模已經超過500人。另外,小米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目標是在2024年進入行業的第一陣營。
小米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第三季度對包括汽車在內的創新業務投入費用高達8.29億元,占總研發支出的20%。據悉,這也是本季研發費用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小米在造車業務上的總投入為18.6億元。同時據小米集團副總裁、CFO林世偉稱,隨著發布日期逐漸臨近,小米對汽車業務的投入將會繼續增加。目前,小米造車團隊規模已達1800人,接下來將持續加大資本支出與員工投資。逐季遞增的研發投入,將來未來的2024年,小米在造車這條路上似乎已經胸有成竹。
除了此次領投輝羲智能以外,小米已經投資了縱目科技、禾賽科技、海之博電子、蜂巢能源、幾何伙伴、贛鋒鋰電、聚芯微電子、愛泊車、深動科技等多家相關企業,足以見得小米在在產業鏈布局上所下的苦功。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