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領先的晶圓企業,臺積電在芯片界的地位,無人能比,按照美國機構的數據,7nm以下的芯片,臺積電制造了90%,三星制造了10%。
而美國的高端芯片制造,全部依賴臺積電,所以美國一直想拉攏臺積電,甚至把臺積電變成“美積電”。
以前,臺積電只想保持中立,大家都不得罪,都不討好,站著把錢賺了。
但現在來看,想保持中立的臺積電,已經無法中立了,只能選擇抱美國大腿,離美國是越來越近了,而離中國大陸,似乎是越來越遠了。
首先,以前臺積電先進工藝只放在臺灣省,然后成熟工藝才放到臺灣之外的地方,比如中國大陸等地。
但如今,先進工藝已經建到美國去了,美國建立了5nm工藝廠,甚至還要建3nm工藝廠,很明顯是為了討好美國客戶,畢竟像蘋果、高通、博通、AMD、nvidia這些大家戶都是美國的。
其次,臺積電的營收中,美國客戶貢獻的營收占比越來越高,到2022年時,美國客戶貢獻的營收已經高達68%,超過三分之二了。
而中國大陸的客戶貢獻的營收,已經只剩11%左右了,和曾經的20%+相比,相當于跌了一半多。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的IC廠商,選擇大陸的晶圓廠來生產芯片,特別是在臺積電不再幫華為代工麒麟芯片后,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因為越來越多的廠商,選擇中芯等廠商來制造。
所以實事求是的說,臺積電離美國是越來越近了,離中國大陸是越來越遠了。短期來看,這似乎對臺積電沒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離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越遠,還是會有影響的。
不過臺積電不愿意也沒辦法,因為它不得不如此啊,自己高度依賴美國的技術、設備、EDA等,所以只能聽美國的話,臺積電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只有當美國壟斷的EDA、半導體設備等市場,被其它廠商突破,打破美國廠商的壟斷,臺積電可供選擇的廠商,遍布全球,不是非美國廠商才行,才會真正擁有獨立自主權。
這一點也適用于全球所有的晶圓廠,因為目前沒有一家晶圓廠,不需要美國的技術、設備,所以……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